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1 04:46:4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对策分析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然后介绍了国外劳动力转移过程及带给我国的经验,接着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城市;就业;新生代农民工

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是传统农民工的延续和发展,但是他们又具有自己的权益观念和价值取向,跟传统农民工具有巨大的差异,在就业问题上,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1)对农村感情比较淡,对城市生活有强烈的渴求。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走出校门就踏上了外出城市打工的道路,他们几乎没有务农的经历,所以他们对农业生产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对农民和农业的一种认同感。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中生活,而不愿意回到农村,所以他们对城市的依赖感远远大于农村。还有很多农民工从小就是随着父母在城市里打工,所以他们虽然身份上是农村人,但实际上他们在城市长大,思想已经被城市同化了。(2)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但仍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培训。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比传统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年左右,约有15%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中专或者高中教育,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有了显著提高。从职业培训上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是接受技能培训的也只有三成,比例仍然偏低。(3)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有所降低,工作经历简单。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结构上偏小,初次务工的年龄较低。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调查显示,农民工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龄大约为26岁,新生农民工平均为20岁,而传统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3岁。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农村务农的精力,基本上都不会干农活,缺乏务农经验、务工经验,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为年轻的未婚群体,没有家庭的负担与束缚,所以他们在城市中就业的自主性和流动性更大,也会面临婚姻和家庭的诸多问题。

二、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及经验借鉴

工业化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时间漫长,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用时相对较短,而且在不同国情背景下,各国的转移模式也各不相同。

(1)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况。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当时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状况制约,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英国的工业化较早, 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经历了四个世纪的时间才完成了劳动力的转移。英国圈地运动,大量农民失地涌入城市,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20世纪初,在政府的干预下,英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缓慢了下来,但是并未停止,而是进入了一个持续、缓慢转移的过程。美国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英国不同,美国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所以其转移过程是一个一边生产、一边转移的自发过程。美国的劳动力转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通过西进运动,引导农村劳动力向西部转移,实现了东西资源互补,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第二,美国农业迅速发展,并逐渐转变为工业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刺激了劳动力转移的强烈需求,农村劳动力自发向非农产业转移。第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大量劳动力解放出来,加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日本的劳动力转移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由于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所以日本采取了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二战结束前,日本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1980年,日本农业劳动力仅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0%,。日本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的,为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创造了条件。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促进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的法案,注重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提供了人力资本的保证。韩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采取了集中转移的模式,在农业发展不足的情况下,韩国政府制定了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甚至是牺牲农业来保证工业的发展,农业发展落后。为帮助转移劳动力的顺利就业,韩国政府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韩国成为亚洲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的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村的劳动力剩余,印度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较为突出,农业人口一直都占到70%以上。随着印度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限制了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再加上印度农业生产力较低,劳动力很难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而且印度人口增长较快,这些都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2)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的启示。第一,工业化的发展是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从世界各国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离不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自发转移。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工业化的发展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第二,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以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做支撑。各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产业发展战略。当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过剩时,国家应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对于劳动力匮乏的国家,应该通过提供农业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来缓解压力,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第三,城市化与非农化应该同步进行,不可偏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劳动力迅速转移到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非农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初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当转移任务完成时,转移速度也会趋于平缓,表现为农村工业化和非农化,并趋向于内部消化。如果城市化和非农化不能够同步进行,容易忽视农村的发展,也可能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压力,最终会降低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所以一定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同步进行,彻底改变二元的经济结构,缩小呈现差距,实现共同发展。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劳动力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的正确引导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工业革命后,英国逐步解除了对劳动转移的限制,从而引导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日本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行更干预,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在此过程中,很多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就业机会,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优势(S)。首先,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所以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其次,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比传统农民工吃苦耐劳度低一些,但是放在同龄人的社会层面比较,他们仍然具备较强的吃苦耐劳素质。再次,新生代农民工的适应能力较强,他们具有较强的城市生活适应能力,与普通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接近,融入城市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所以他们容易扎根城市工作。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受城市文化,接受新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工作状况。(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劣势(W)。尽管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素质相对较高,但是他们仍然存在职业技能匮乏的情况,很大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缺乏竞争力,只能从事那些劳动强度大、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所以他们仍然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的培训,大多数是针对当前的岗位,一旦工作发生变动,所学的技能就没有用场了。当前企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工人,新生代农民工无法适应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机遇(O)。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就业机遇。新生代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中的边缘群体,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关系着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所以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挑战(T)。首先,户籍制度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的社会地位,而且享受不到与普通市民同等的待遇。政府制定的很多就业政策不包含农民工在内,同时农民工也享受不到建立在户籍制度之上的教育、社会保障等福利,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面临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其次,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大,就业压力大,所以他们只能从事那些城市里同龄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再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农民工的就业处境就更加困难了,他们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排斥了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户籍制度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找不到城市归属感,成为农民工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必须不断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才能够剥离附加在户籍之上的福利和权益,保证人口流动的公平性。深入户籍制度改革同时也要推进与之适应的教育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消二元户籍等级制度,建立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消除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平现象。国家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渐进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开户籍制度的限制。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迁入中小城市,缓解大城市的落户压力。(2)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也没有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农民无法享受城市医疗和养老保险,这种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之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新生代农民工进程的“门槛”,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平等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将农民工纳入其中,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化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的根本利益。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农民工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3)建立和谐的就业用工环境。首先,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与偏见。城市市民是全社会资源的既得利益者,然而城市农民工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对城市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加大对平等观念的宣传教育,转变城市居民的心态,保障新生代农民能够在城市中稳定就业。其次,应该加强人文关怀,给予农民工应有尊重和关注,开展各种活动,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农民工解决各种难题。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 周小刚,陈东有.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农民工市民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

[2] 刘欣.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文,2010

[3] 吴岚.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4] 邓集林,宗志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困境及解决途径[J].科教文汇,2008

上一篇: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湖南省县级市新进城定居农民转市民过程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