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内部校准工作探讨

时间:2022-07-21 04:07:22

有关企业内部校准工作探讨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内部校准的经验,介绍企业内部校准实施过程中的要求以及体会。

[关键词]内部校准、实施、要求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86-01

一、引言

众所周知,校准已成为量值溯源的一种重要方式,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第5.6.1款规定“用于检测和/或校准的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考虑到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周期、检定/校准成本、检定/校准工时、检定/校准资质等因素,部分企业会选择通过建标建立自己内部独立的检定/校准实验室。对于检测实验室而言,溯源性是对检测设备和测量结果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应用领域窄、数量少、缺少校准的标准方法等原因,没有或者很少有计量机构具备这些专用检测设备的校准能力或获得校准机构的认可,致使检测实验室很难寻求到获得认可的校准服务的提供者,这些专用检测设备的溯源性就成为一个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大多数检测实验室的采取做法是对这些专用检测设备进行内部校准。

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规范性指导文件,各检测实验室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缺乏依据和方向。直到2011年2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了CNAS-CL31:2011《内部校准要求》,这是CNAS首次对检测实验室内部校准工作进行了规范,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性。本文主要探讨内部校准的一些要求和实际运作中的体会。

二、内部校准活动实施的要求

首先应该确定是否有必要开展内部校准活动,哪些检测设备有必要开展内部校准活动,应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是否必要:1、 同类参数的检测设备的数量、委外检测费用、委外检测周期,如内部此类测量设备比较多,检测周期比较短且检测费用较高,频繁的送检可操作性不高,就可以购买标准器,对其进行内部校准;2、检测设备应用领域比较窄的检测设备,往往国家没有进行校准的标准方法和获得认可的校准服务机构,如果公司内这种应用领域较窄的专用检测设备较多,这就需要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参数规格、量程来选择合适的标准器和合适的方法进行内部校准。以下具体从人员、校准标准、校准方法、校准环境、校准记录几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1、人员

实施内部校准人员应熟知计量标准器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内容,可以是检测设备的使用者,也可以是实验室所在组织其他部门的人员,应经过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的培训,通过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或集团计量主管部门的内部校准资质认证考核合格,并获得相应的校准项目资质证书。资质证书实施有效期管理,校准人员资质需要按照资质证书的有效期提前进行复核。校准人员在资质有效期内方可实施内部校准活动。为了保证内部校准工作顺利实施,每个校准项目最好至少有两个人通过资质认证。

2、校准标准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应满足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第5.6条“测量溯源性”的要求和CNAS-CL06《量值溯源要求》的要求。即标准器可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溯源链中标准或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下一级最大允差的1/3-1/10。另要求各单位对内部校准标准器建立档案,包括:周期计量确认资料、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

对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的某些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参数,在两次相邻的周期检定/校准之间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核查,以判定设备是否保持其检定/校准时应当具有的准确度,以确保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质量。一旦发生偏移,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由于量值失准而产生的成本和风险,有效维护实验室和客户的利益。期间核查的常见方法:传递比较法、比对法、核查标准法。

3、校准方法

依据开展内部校准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内部校准规范形成文件,规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范围、引用文献、分类、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校准环境条件、标准器、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表达、复校时间间隔。其中校准项目可根据被校仪器的预期用途选择使用,校准方法优先采用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国际的、地区的、国家的、行业的或企业标准或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

4、校准环境

内部校准环境的控制要求及方法参考国家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基本要求;校准环境控制应稳定。结合实际情况实验室不便于开展的项目方可考虑进行工作现场校准,现场校准的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后,确保现场环境对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到现场环境要求。

5、校准记录

内部校准中必须要做好校准记录,校准记录要有较长的保留期,以备查验和监控被校准仪器的稳定性。内部校准记录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校准依据及版本号,标准器信息(名称、编号、规格型号、计量确认证书编号及有效期、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被测测量设备信息(名称、规格型号、编号等)、校准环境条件、校准点、允许误差/不确定度、示值、结论、校准员、核验员、校准日期、有效期。做好记录以后实验室可以不出具校准证书,也可以出具简化的校准证书。其中记录的记录人和核验人应由获得内部校准资质的人员记录/核验。内部校准记录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纸板记录不允许更改,但允许更正,应规范更正方式。依据内部校准记录的结果,需对测量设备依据校准周期更新计量标识。

内部校准活动应满足CNAS对校准领域不确定度的要求。实验室应对开展内部校准的全木项目进行不确定度评估,而且要在校准记录或校准证书中报告不确定度,在校准记录或校准证书中报告不确定度,在校准记录或校准证书中可以根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对其校准方法或相应条款给出符合性声明。

三、结束语

内部校准活动作为检测实验室的测量设备进行量值溯源的一个重要方式,应确保满足CNAS-CL 31:2011《内部校准要求》。内部校准活动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真正确保检测设备,特别是应用领域窄的专用检测设备能够更好的量值溯源。

参考文献

[1] CNAS-CL 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 CNAS-CL 31:2011《内部校准要求》

上一篇:对国网通用设计主变区设计方案的优化 下一篇:油田物资采购管理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