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时间:2022-07-21 12:58:37

平菇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编者按:作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和有关资料对平菇栽培中常见的非生理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当前的平菇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平菇生产中常有许多病害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而且有时会导致生产失败。因此识别病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是平菇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和有关资料对平菇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进行总结。平菇常见的病害有非生理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非生理性病害:即通常所说的杂菌污染和竞争性杂菌病害。常见的杂菌有:

木霉:主要有康氏木霉和绿色木霉

1.症状:子实体受害后,先在菌柄一侧出现微褐色的水渍状病斑,然后扩展到菌盖。轻者菌柄,菌盖出现斑纹,受害部位腐烂,重者可扩展到整个子实体。这时木霉菌丝象蜘蛛网一样把整个子实体裹住,最后整个菇体腐烂。

在制种及代料袋栽中,培养基质若受木霉侵染,初期出现灰白色菌落,真菌丝生长极快,短时间内可覆盖食用,菌菌丝。菌落中央逐渐转为绿色,进而扩展使整个培养基变成绿色而软腐。可损害整个菌种和造成绝产。

2.发病条件:该菌适于在高温、高湿和培养基质偏酸性的情况下发生发展。发生的最适温度是25℃左右,最适湿度为95%左右,最适的酸,碱度为PH3.5-6。

3.传播途径:木霉以孢子传播,孢子产生芽管侵入,在菇的整个生长周期内,能有多次重复再侵染。尤其在温、湿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下重复感染更频繁。孢子通过空气,水滴,昆虫,用具及工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到处传播。

4.防治措施:

①选取生长旺盛的抗病良种。

②菇场或菇房必须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防止温、湿度过高。

③尽量降低培养料的酸度。菇房不要用松木或毛竹搭架,因为它们的酸性较强。菇房如通气不好,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培养料容易变酸。发现培养料变酸后,可在料面撒石灰或草木灰或喷1-3%的石灰水。

④保持好栽培场地(培养场地)及周围的清洁卫生,认真作好菇房和培养室的消毒。特别是老菇房和连作菇房更应如此。可用甲醛、高锰酸钾混合液重蒸菇房。用量是每立方米的空间用甲醛5-10毫升,高锰酸钾3.5-5克,水5—10毫升。先把高锰酸钾放在一容器内,再把甲醛与水的稀释液倒人,让其充分混合,密闭门窗,重蒸8小时即可。

脉孢霉:又叫串珠霉,链孢霉或红色面包霉。常见的种类有:好食脉孢霉和粗糙脉孢霉。

1.病症:脉孢霉主要感染食用菌的菌种制,作和袋栽的培养料。感染后在菌种瓶内,栽培袋内,棉塞周围或封口纸上产生大量的桔红色粉状孢子,蔓延迅速。对苫种制作及生产威胁极大。

2.传播途径:脉孢霉所产生的大量伪桔红色粉状孢子很容易随空气流动,到处飞扬传播,污染环境。并可通过昆虫及工作人员的手、衣服,操作等而传播感染,造成大规模危害。

3.发病条件:在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以及培养期间湿度过大特别是棉塞受潮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链孢霉的感染。

4.防治措施:

①苫种生产或代料袋培的发菌期尽量错开闷热潮湿的梅雨季节。

②灭菌时严防棉塞过潮。

③搞好环境卫生,可喷洒1:800倍的多苫灵药液消毒。

④可常在培养室内外及棉塞周围撒石灰粉。

⑤勤检查,发现链孢霉要及时拣出烧毁或埋入地下,以防孢子扩散。

毛霉,根霉,曲霉和青霉:

这几种霉菌适应性强,分布广,几乎各种有机质上都有存在。尤其所产生的大量而又易于传播的孢囊孢于和分生孢子在空气中到处都有飘浮,降到有机质上和栽培料上.只要温、湿度合适就会很快生长繁殖起来。因此,也是平菇菌种生产和袋栽过程中常见的污染菌。

病症:

受毛霉污染的培养料,初期生出白色粗壮稀疏的菌丝,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速度。后期,气生菌丝顶端形成许多园形的颗粒体;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黑色。

受根霉污染的培养料无明显的菌丝生长,只有平贴基物表面匍匐生长的菌丝。后期在基物表面0.1—0.2厘米高处形成许多园球形的小颗粒体。初期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成熟后变为黑色。

(作者单位:150200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农业畜牧综合服务中心)

上一篇:影响葡萄耐贮性的因素有哪些 下一篇:玉米种子越冬贮藏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