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人电脑网络安全措施

时间:2022-07-21 12:33:51

浅谈个人电脑网络安全措施

1.安装杀病毒软件

病毒的发作给计算机系统造成巨大损失,令人们谈“毒”色变。杀毒软件用于消除电脑病毒、特洛伊木马和恶意软件。杀毒软件通常有集成监控识别、病毒扫描清除和自动升级等功能,是计算机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为电脑安装一套正版的杀毒软件。同时设置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自动升级所安装的杀毒软件,以保证其能够抵御最新出现的病毒的攻击。当受到网络攻击时,应立刻拔掉网络连接端口以断开网络。

2.安装网络防火墙

安装防火墙(firewall)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可以有效抵御黑客的袭击,保护本地计算机不被病毒或黑客程序破坏。防火墙是在某个机构的内部网络和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阻止保密信息从受保护的网络上非法输出。防火墙已成为实现安全策略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并被广泛应用在Internet上。

3.漏洞扫描及修补

目前,许多新型计算机病毒都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染的。因此,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和薄弱点。一般用户需要借助第三方产品(如:360安全卫士漏洞扫描系统等)的帮助,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安全扫描工具能够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4.禁止文件共享

在局域网为了方便资源共享,有时会把某些文件共享。如果上互联网,共享文件是不安全的,在共享文件的同时,其他人可自由地访问你的共享文件,并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和攻击。因而在共享文件时应该设置密码,不共享时立即关闭共享。如果确需共享文件夹,一定要将文件夹设为只读,共享类型不要选择完全选项,确保文件安全。同时,不要将整个硬盘设定为共享。例如,某一访问者将系统文件删除,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面崩溃,无法启动。

5.尽可能复杂地设置密码

不要使用简单的密码,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密码,网上需要设置密码的地方有很多,设置密码时尽量避免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姓名缩写以及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泄露的字符作为密码,密码的长度至少要8个字符以上,设置的密码采用字符与数字混合的方式。同时,定期修改自己的上网密码,确保即使原密码泄露,也可将损失降到最小。

6.防范间谍软件

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进行安装,并悄悄把截获的信息发送给第三者的软件。能够附着在共享文件、可执行图像以及各种免费软件当中,并趁机潜入用户的系统,而用户对此毫不知情。我们可以用下面三条途径来防范:第一,不要轻易安装共享软件或免费软件,这些软件里往往含有广告程序、间谍软件等不良软件,可能带来安全风险。第二,有些间谍软件通过网站安装,所以,不要浏览不良网站。第三,采用安全性比较好的网络浏览器,并及时更新系统。

7.警惕“网络钓鱼”

目前,网上一些黑客利用“网络钓鱼”手法进行诈骗,如建立假冒网站或发送含有欺诈信息的电子邮件,盗取网上银行、网上证券或其他电子商务用户的账户密码,从而窃取用户资金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我们该如何防范呢?提高警惕,不登录不熟悉的网站,键入网站地址的时候要校对,以防输入错误;登录银行网站前,要留意浏览器地址栏,如果发现网页地址不能修改,最小化IE窗口后仍可看到浮在桌面上的网页地址等现象,请立即关闭IE窗口,以免账号密码被盗。

8.尽量从专业网站下载软件

网上能够下载软件的网站很多,但有不少网站的软件被病毒感染,如:天空软件站、华军软件园等地方下载的软件一般是安全的,确保下载的软件安全无忧,对下载的软件在使用前最好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9.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

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以避免遭受病毒邮件的侵害,如果收到不明邮件,一定不要随便点击其中的链接,互联网上的许多病毒就是通过电子邮件来传播的,这些病毒邮件通常都会以带有绝美的标题来吸引你打开其附件,如果下载或运行其附件,将会损失惨重,所以对于来历不明的邮件应该将其拒之门外。

10.不要浏览黑客网站、

许多病毒、木马和间谍软件都来自于黑客网站和,如果你上了这些网站,而此时你的电脑又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那么电脑准会中招,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11.定期备份电脑中的重要数据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你的防范措施是多么的周密,也不能确保万事无忧,当你的电脑遭到重创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重装,而你的重要数据只能靠你平时的备份了。备份的最佳途径是定期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备份重要数据和选择适合自己购置的备份移动硬盘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移动硬盘和电脑备份形成双重备份,一旦电脑出现故障后,移动硬盘备份对数据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养成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的好习惯,做到有备无患。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浅述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 下一篇: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深化高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