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

时间:2022-07-21 10:30:10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

传统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年龄、性别等;随着研究的深入,CVD的许多新危险因素被不断地发现和证实[1]。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阐述如下。

1心理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心理应激、抑郁、缺乏社会支持与冠心病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多个研究发现抑郁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但个人行为特征如A型行为与冠心病发病、死亡关系更密切 [3]。临床实践还证明,许多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的发病,是由于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所引起的。而一些经常急躁易怒、逞强好胜及性格孤僻、多疑善感的人,诱发脑血管病者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同型半胱氨酸(Hcy)化学结构中含有硫基,Hcy也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它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Hcy的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HHcy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同型半胱氨酸是近来发现的新的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促进因素,导致高半胱氨酸血症的因素包括遗传、B族维生素缺乏、吸烟、饮咖啡和蛋白质摄人量过多。改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是控制的基础,叶酸、VitB6、VitB2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治疗药物。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实HHcy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故国内外学者均认为HHcy是CAN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5]。

3高尿酸血症(HUA)

国外有研究证明,HUA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大量流行病学证据和临床研究显示,HUA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相关,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及营养状况调查(NHANESIU)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水>357m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UA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多种代谢异常,并与年龄、性别等相关,无论HUA是通过这些冠心病的已知危险因素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还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引发冠心病,都有待更多的研究去验证。值得肯定的是HUA对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病死率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4血液学因素

血液病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病可为脑卒中的直接病因,如红细胞增多症促发脑梗死,白血病并发脑出血等在临床均属常见。血浆粘度、血液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液粘度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等,亦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5血脂异常

许多研究已证实血清TC和LDL―C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多数研究得出HDL―C与冠心病发病危险负相关.随着HDL―C水平增高,冠心病危险性降低。研究证HDL―C能够刺激内皮细胞移向受损部位,从而使内皮完整性恢复,而内皮完整性受损正是造成多种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所以HDL―C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CRP为急性期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敏感标志,通常在人体血清中的浓度

7促凝因素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很多,其中促凝因素的增加是血栓形成的主要条件,促凝因素在急性心血管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到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促凝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种:Fg、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一1(PAI-1)。从更深的分子学角度来讲,Fg与内皮细胞受体通过结合进一步激活信号传导通路,通过一系列的基因调控破坏血管壁内皮层的完整性,促进血小板的集聚和血栓的形成。促凝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多是与其他CVD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且互相作用。

8 高磷血症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有无肾脏疾病的基础,高水平的血清磷酸盐成为心血管疾病及血管钙化的又一主要危险因素, 即使当血清磷酸盐处“正常范围” 时也对血管钙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磷血症可诱发软组织和血管钙化,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磷酸盐可以促进血管发生硬化,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成,对调节骨化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从病理生理机制这个角度来解释高磷血症与CVD之间的相关性,但是两者之间究竟存在哪种内在的联系还亟需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揭示。

9 小结及趋势

高纤维蛋白血症、CRP、促凝因素等与CVD显着相关。在CVD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并非是独立的, 而是合并存在且相互作用。以上综述并不能展现近些年来所有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全部,但可以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大家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热点及亮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加重视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从源头阻断其发生发展,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相信随着CVD的研究进展,新的防治策略和方法不断被发现,可以从源头阻断其发生发展,降低其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莹,杜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2):22-25.

[2]马冠生,灵芝.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行为与生活方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98.

[3]王薇,赵冬,吴兆苏,等.中国35~64岁人群胆固醇水平与1O年心血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169-173.

[4]Hsieh MJ,Chen CC,Lee TH,et a1.Metabolic syndrome andhomocysteine level as predictors of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stenosis[J].Am J Med Sci,2009, 338 (6): 447-452.

[5]郭金涛,牛好敏,闫斌,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治疗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59-260.

[6]杨瑾,于晓玲.高尿酸血症与冠心心病之间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Ol4,35(2B):53-55.

[7]丁云秋.心脑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控制会议概述[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2):858-859.

上一篇:急诊护理管理中急诊诊疗流程的实施分析 下一篇:浅谈医疗器具相关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