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21 06:46:46

关于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和公共事务中的偏差现象和行为,进行报道和评论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它是公众意见的媒体表达,是现代传播条件下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事务实行监督。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健全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舆论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舆论监督是维护社会正义、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驻马店市各新闻媒体都根据各自媒体的特点开展了舆论监督工作,为发现不足、推进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或影响着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从监督对象这个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部门或单位对舆论监督认识不一致。现实工作中,有些地方、单位遇到监督的时候,特别是报道影响到“单位形象”的时候,往往认为舆论监督是“找麻烦”。二是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不能有效与媒体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单位一遇到有记者就某个事件进行采访,就手忙脚乱,遇事推到当地宣传部门,对来访媒体不解释、不配合,一味采取“躲”的办法,不对事件进行说明和澄清。三是从监督内容上来看往往敏感而复杂。实际工作中我们舆论监督的内容多是比较敏感棘手、相对复杂、有些是久拖未决的问题或事件,监督起来比较困难。

从媒体方面来看:一是有些舆论监督的目的不够明确。二是有些舆论监督的“度”把握不好。三是有些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不当。四是对舆论监督的后果预测不够。一篇舆论监督稿件对监督的后果不能够全面准确地预测,往往起不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五是有些舆论监督反映的内容不全面。有些报道由于没有经过充分采访,往往出现以偏赅全、甚至失实,有的是由于法律、法规、政策把握不准,甚至是以偏赅全或断章取义,基本事实没弄准确,在舆论监督中出现“跑偏”,这些失实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舆论监督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党和政府与公众沟通,改进工作,获取支持力量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如何做到新形势下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既能正确引导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愿望,又能准确地把落脚点放在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呼声的契合点上,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前景和希望,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热情。这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要创新监督方式,讲究监督艺术,谋求舆论监督效果的最大化,努力做到帮忙不添乱,疏导不点火,鼓劲不泄气,尽责不越位。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舆论监督工作的认识。目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大局,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局,群众的冷暖喜忧是大局,服务好这些大局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搞好舆论监督提升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高度来认识。总书记在参加世界媒体峰会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媒体发展,支持舆论监督。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指出“只要舆论监督能够客观准确反映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它就是正面报道。现在舆论监督不是过的问题,而是不够的问题;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这说明我们的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对舆论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舆论监督提供了好的契机。

二是基层干部要提高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李长春同志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各级各部门“要适应时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新闻舆论监督会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应该说,工作中偶尔出现点问题是难免的,关键是对待舆论监督要有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是一种政治责任,既要虚心接受,敢于承担责任,又要勇于闻过则改。要看到,积极善意的舆论监督,对于推动和改进工作大有裨益。

三是监督内容要契合党委政府的工作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在舆论监督内容上找准切入点,为党和群众服好务。一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助推科学发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中心工作的进展如何,谁快谁慢,谁好谁差,党委政府要督促,人民群众想了解,作为新闻媒体来说,除了加大正面引导力度外,还要适时进行舆论监督,助推中心工作。二是贴近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一贯要求。要善于引导社会热点,积极回答就业、住房、看病、贫富差距、党风廉政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析事明理,释疑解惑,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做好政策解读,配合做好舆论监督。对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政策向群众讲明,情况向群众讲透,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主动配合政府工作。如在城市拆迁过程中,要把城市发展和当前拆迁户的合理安置有机结合,讲明政策、理顺情绪,变“强制拆迁”为“主动拆迁”,变“野蛮拆迁”为“和谐拆迁”。四是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突发事件往往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也是媒体监督的重要内容。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处置事件的同时启动信息机制,客观真实、渐进全面地向媒体事件处置进展情况,通过媒体引导舆论,为事件处置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媒体在实际舆论监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媒体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是为了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是为了人民利益、是为了帮助党委政府改进工作。舆论监督要做到准确、公正、正义、正气,只有做到了客观公正,监督才能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舆论监督要坚持“四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有利于大局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只有如此,舆论监督才不会跑调、偏向,才能真正使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职能健康实现。

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时机和“度”。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不恶意炒作,不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不在历史问题上纠缠。在舆论监督时注重把握好时机,如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原则上不宜作批评报道;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把握以改进工作为主;对突发事件注重做好引导,化解不安定因素,事件处置后及时跟进后续报道;对同一地区和同一部门的批评报道不过于集中,注意平衡;注意舆论监督的时间和密度,做到适时适度。对舆论监督要把握好“度”,把握好“度”就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有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要分清哪些是经过努力短期可以解决、哪些是需要条件成熟后才能解决的,分清轻重缓急,区别情况,逐一解决。对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怎么报道、报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报道形式、发在什么位置,是否附加新闻链接等都要考虑全面,并对报道后的社会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确保舆论监督收到实效。

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改进报道方式,寻求舆论监督与服务群众的最佳结合点。一是负面问题正面报。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后,从处理事件、查找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做好工作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避免出现不稳定因素。二是正面新闻反面报。如在我市“四城联创”活动中,各单位分包路段每周五义务打扫卫生,大部分单位都能按时组织干部职工完成任务,但少数单位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对所包路段卫生不及时组织清理,对此《天中晚报》以《驻马店4家单位义务劳动差挨批评》为题进行了反面报道,督促有关后进单位推进工作。三是消极现象个别报。对消极现象不做一个时段、一个地区的大综合报道,只选择典型个案重点报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消极现象点到为止,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可避免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四是敏感问题内部报。舆论监督实践中,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对一些涉及面比较广的问题和重大典型案件等,监督时要严格把关,未经批准不予报道。

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打好政策、法律、自然科学和业务知识基础。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工作水平,使写出来的文章可读性强、感染力强。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群众说话,捍卫党和国家的利益,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把握事物的主流和本质,有效地实施舆论监督。

(作者为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编校:施 宇

上一篇:破解创新难题 推动新闻工作 下一篇: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