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创新难题 推动新闻工作

时间:2022-10-19 09:16:48

破解创新难题 推动新闻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寻找到了创新的动力,也就寻找到了进步的源泉。社会变革如此,新闻事业发展亦如此。新闻创新,不仅仅是新闻业适应时展的需要,更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现实要求。

新闻创新是新闻工作践行“三贴近”要求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属性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了解受众的阅读习惯和真正需求,以更加灵活和生动的形式来实现新闻的宣教功能。近年来,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各类资讯充斥,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与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这种背景下,肩负着我们党和群众喉舌作用的新闻媒体,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板起面孔一味说教了,而需要在新闻传播的手段、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创新。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新闻媒体自觉或者被动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例如央视对其“王牌”栏目“新闻联播”所做的几次改版凸显“亲民”的风格,就是新闻创新的一种表现。

新闻创新,说到底就是要在新闻采写、编排和报道(播出)的过程中贯彻“三贴近”原则。新闻工作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沉”下去,到基层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线去发掘新闻素材,采写新闻报道,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鲜活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来。同时,在编排栏目时要注意观照受众的阅读习惯,少上会议报道,多关注民生议题,让版面于群众,将镜头对准人民,将党的宏观政策与老百姓的民生细节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群众的阅读兴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才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坚持新闻创新是信息时展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当今社会已步入数字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各类新的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不断出现,特别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一日千里发展迅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时调整、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资讯需求。

河南科技报社积极应对信息时代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在办报思路上不断进行调整,积极尝试并运用新兴科技手段为办报工作服务,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2006年,报社以自己发展起来的“科技110”为基础,建设、开通了“中国科技110网”、“中国农技110网”,特别加强了“科技110在线”栏目建设,邀请专家在线回答读者有关科技知识的问题,深受网民的喜欢。后来报社又开通了“河南科技报短信平台”,与报纸的每一个版结合,回答读者关于农业科技知识与信息的咨询;建了种植、养殖、市场信息、求医问药等多个QQ群,由编辑在线解答、解决读者的难题;2008年报社与中国移动农信通合作,建设了“河南农业手机报”,以彩信形式向农村读者宣传党的科技和“三农”政策,普及科技知识,现已拥有用户数万人,在我省农村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报社还与北京的XPULS公司合作,开通了《河南科技报》电子版,实现了纸质报纸网络化。《河南科技报》在发展数字报纸上的尝试与探索,一方面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拓宽了发展渠道;另一方面也使报社编采人员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新闻创新是进一步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需要

在当前国际国内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的大环境下,一个新闻单位要想实现更好地为党的宣传工作服务的目的,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发展增强实力,增加影响力。

河南科技报社近些年来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创新,以敢于创新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带动报社走出低谷,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在新闻工作中,报社倡导“替政府解忧,为农民说话,帮农民办事”的思路,用以指导新闻采编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策划实施了多项具有良好效果的宣传活动,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报社这些年来策划开展的“‘关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原崛起’全国科技记者河南行”、“河南地方畜禽品种保护现状调查”、“科技列车大别山行”、“河南地方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系列报道”、“河南粮食足天下”等一大批新闻宣传活动,均以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创新手法组织和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河南科技报社还积极探索、创新事业发展之路,提出了“立足报纸、壮大实力、扩大服务”的发展思路。报社成立了“心连心艺术团”,以“专家白天送科技,演员晚上唱大戏”的形式,平均每年组织送科技、文艺下乡活动30多场(次);开通了“科技110”服务热线,建立了快速反应队伍和机制,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应急服务,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科技服务“三农”平台;开办了“河南省科协科技进修学校”,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数百起,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万人,为提高我省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社以“科技110”为依托,整合各种资源,在全省建设了一个融技(术服务)、信(息流通)、物(资配送)为一体的“中国农技110协作网”,现已在全省发展县级服务中心80多个、乡级服务站1000多个,发展农村科技协作员近万人。

报社这些在事业发展与新闻工作中的创新做法,一方面有效扩大了报社的影响力,提高了服务党和政府新闻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报社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报社的实力。200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河南科技报社“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2006年再度授予报社“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邮政总局联合编发工作快报,在全国推广介绍河南邮政与河南科技报联手服务“三农”的成果和经验。

总之,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新闻媒体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跟上时展的步伐。李长春同志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和传播手段的深刻变化,使得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迅速兴起,既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冲击,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当前新闻工作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者为河南科技报社副总编辑)

编校:郑 艳

上一篇:要遵循新闻规律 下一篇:关于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