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实现学业规划目标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7-21 01:27:44

影响大学生实现学业规划目标的因素及对策

摘 要: 随着适龄青年进入大学深造的比例越来越高,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学业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影响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目前在校大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自主性。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业规划目标 因素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适龄青年进入大学深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家培养大学生的模式从“精英教育”已经基本过渡到“大众教育”,带给普通高校的困惑就是如何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可以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在学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影响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的原动力。目前在校大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自主性。他们的学习在学习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等方面都需要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大学生的学习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又有中学生学习所未有的自由度和弹性,他们的知识结构由纵向的积累逐渐转变成横向的拓展。因此,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对于实现学业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主动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特征

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目标是多方面的,随着他们学习、生活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其学业规划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据了解,目前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目标大致有下列几种:1.毕业后找到好工作;2.对专业或学科内容感兴趣,在自己喜欢的专业继续深造;3.对目前专业不感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继续深造;4.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出国深造等。当前大学生的学业规划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学业规划目标以现实为主,“谋求理想工作”为目标的占到多数。其次,为了提高竞争力,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调查表明:70%的大学生在课外参与社会实践,但对专业认知实习表现一般,而对适用性、应用性较强的社会流行的技术能力很感兴趣,例如计算机、外语等。再次,学习情绪容易变化。大学生虽都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但在学习上遭受挫折时,就会表现出复杂而微妙的情绪。最后,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打扑克、上网聊天等事情上;无抱负和理想,没有压力,既不羡慕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不为自己学习不好而觉得丢面子。对学校制定的各种奖励措施不感兴趣,而对一些惩罚措施则品头论足。

二、影响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和学校的环境因素。首先,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竞争,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业规划的期望值;再次,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不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业规划;最后,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学生对学业规划的期望值。大学生对学业规划认识不足的主观方面原因之一是缺乏学习兴趣,深层次来说是缺乏明确的价值观。第一,从小学到中学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一旦目标实现,便飘飘然,没有及时树立大学学业规划的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后便没有了下一步的目标。第二,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偏差是学业规划得不到落实的深层次原因。有的学生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

大学生是一个情感敏感的群体,只有处于稳定的情绪情感状态下,学业规划的目标才能较好地实现。进入大学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亲情的思念,对友情的渴望,对爱情的困惑,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处理不当是影响大学生学业的主要规划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不能正确地归因也是造成目标无法实现的主观原因之一。这里自我认知主要指自我效能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1]有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总认为是自己的智商不如别人,其实智力并非决定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但是,正是这种错误的自我认知削弱了他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反而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感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完成学业规划目标的对策

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外部主要利用通过学业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内部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稳定的情感及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一)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下三观:师生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能动因素,力求全面调动老师和学生双方面的主动能动性;参与观,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老师教学和科研中来,提倡师生互动;优化观,即力求系统内各组合部分之间的最佳组合,才能使教学取得最优效果。

(二)分层次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阶段性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明确大学生学习的总体目标,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帮助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另一方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确定学业规划阶段性目标。

(三)强化教学管理。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严格考勤制度,实行任课教师与班长双轨考勤,强化学生学习行为的约束力;将计算机、外语过级纳入学籍管理,强化学生的考证培训;进行完全的学分制改革,在规定的年限内可视学分的获得情况提前或延后毕业;要坚持将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奖学金状况等与就业挂钩,让优秀学生有相对的选择空间,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

(四)从需要和目标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面疏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师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学习过硬的知识和本领报效国家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四多”培育学习兴趣。四多是指“多读、多看、多动手、多参与”。多读,不仅要读专业书籍,而且要读非专业书籍;多看,就是要多参观一些学术成就展览,多看一些科技资料片;多动手,就是要多参加各类实验活动和技能竞赛,在实际操作中增长技能,使理论能联系实际;多参与,就是要主动参与学校各种科技文化活动。

(五)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了解大学生心理需要,适当运用激励机制。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工作业绩给予直接的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还要注重对一些成绩较差学生,在其身上找出闪光点并进行激励,让这些学生更加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加强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同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使大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强化导师制,做好正面引导。聘请有专业建树和强烈责任心的老师作为学生导师,以导师自我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归因理论认为,人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功的希望驱使人去追求成就,失败的恐惧驱使人避免失败。[2]追求成功的学生往往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较强的能力,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上的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这是一种主动的归因方法。相反,有些学生却把成功归因于机遇好、任务容易等外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可见,不同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的评价。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做到主动归因。要通过必要的归因训练,对主动的归因给予鼓励和奖励,对那些很少做出主动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思维。

参考文献:

[1]蒋俊红,李晓菊.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23.

[2]维纳著.林中敏译.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192.

上一篇:讲究作文评改“五度”,激发作文积极心态 下一篇:修辞手段在幽默语言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