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愉快成长的空间

时间:2022-07-21 12:55:54

给孩子一个愉快成长的空间

【摘要】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人成长的动力,家是人以心灵的慰籍,家是心理健康成长的第一场所,有一个温馨的家,人生甚似千万财富。

【关键词】家庭环境;尊重

For child at a happy growth spatial――parents’ meeting’s text

Yang Zongde

【Abstract】The family is the warm harbor, the family is the power which the human grows, the family is the human consoles the nationality by the mind, the family is the first place which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grows, some warm family, the life resembles surely the wealth really.

【Key words】Home environment; Respect

诸位家长大家好,谢谢你们在百忙当中抽时间来关心孩子,支持学校工作。

人生短暂,瞬息而过。人一生中要经过未成年、成年、老年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使命。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是家庭的栋梁,今天要说的是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的成长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子女一生成长优劣,与家长密切相关。

下面我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特别是初中生成长的几点感受与各位家长共勉。

1 家庭环境举足轻重

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好的家庭环境,造就的可能是优秀人才。差的家庭环境可能造就的是行为不规范的人。打个比方,我们栽种一棵核桃树,此树种在水、土、肥、管等因素都好的地方,它就拙壮成长,很快就会有经济效益,反之如果种在恶劣的环境下,它就死头干僵,甚至会得病,无效益。

然而,我说的给孩子好环境,不是说,有一个花园似的家,有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孩子要什么有什么,要有尽有,而是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其年龄特征成长的好环境。那么什么样的才是孩子成长的优美环境呢?

首先,父母的言行举指、幽默得体、恰到好处。不要用讥讽、数落、辱骂、厌恶、苛责、蔑视和冷漠等种种方式来伤害孩子的心灵。据我多年家访,对学生家庭了解,有的家庭文化底蕴薄,给孩子的是一个不良的贫瘠的语言家庭环境,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文化低,找不到好的词语教育孩子,出口就是“锄头、钉钯”、“吃你的祖宗三代”家庭语言环境不美、粗噜,导致孩子在校同学交往中骂爹、骂娘,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为语言不美而打架闹事)有的家庭父母的嗜好也给孩子不良的影响,如抽烟、喝酒、打麻将等都会给孩子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据我了解有的家长打麻将要刺激。还把孩子叫在身旁当所谓的“财政部长”管理收支;的家长高兴喝酒,一喝就几个小时,酒气熏天,烟雾缭绕,这样的环境,你要孩子好好学习,茁壮成长,那可能就是弊大于利。甚至有的孩子就将这些行为变为习惯,带到学校而聚众赌博,抽烟酗酒,给老师的教育带来障碍。

那么,说一天大半年,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才是适合孩子,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孩子的家庭环境,我认为:家长行为得体、适度。语言幽默碗转,轻言细语,以理服人,让孩子容易接受,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这就像刚才说的栽核桃树一样。要有好的地理环境一个道理。

2 不要讽刺挖苦孩子

教育学家认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暴力”行为是不可取的。家庭暴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硬暴力”,一种是“软暴力”。家庭暴力是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如“黄金条子出人才”、“棍棒底下出好人”、“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不能不亡”。

因此几千年来皆束缚着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稍不听话就“打”字当头。这可算是家庭的“硬暴力”。我要说的是比“硬暴力”还要伤害孩子的“软暴力”。如:有的父母,孩子在学习、交友做事等方面,哪个地方表现不如父母的心愿。就挖苦数落孩子:如“你怎么这样傻”“你怎么这样笨?”“连这样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简直是个木榆脑袋,连狗都不如,你活着有什么用,你这辈子怎么过”等等实在不堪入耳的语言,如此的人格侮辱,其实是一种恶劣的精神虐待,比打一顿的滋味更难受。中国有句古话

“士可杀不可辱”,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类千差万别的需要进行归类,概括出七种最基本的需要:(1)生事的需要;(2)安全感的需要;(3)交往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感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本能的需要,不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家长经常口无遮拦地肆意讽刺挖苦孩子,不但严重伤害了孩子自尊心,让他们无地自容,颜面扫地,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失去自我管理能力,灭掉了该年龄段开朗大方的个性,使孩子在迷雾中成长,无理想无方向,所以我认为不要随意贬低孩子人格。采用“软暴力”《教育学》原则说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孔子曰:人性者善听赞歌也。

做父母的要学会赏识教育。尽最大力量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开口就数落孩子,这也不成,那也不是,不能有“眼里融不得沙子”现象,我认为“哀莫大于心死”,每当父母都看不起孩子时,孩子也可能真的对自己不抱什么希望,于是他可能就放弃人生的努力,产生自暴自弃,自甘平庸无能,自甘愿落后了,而形成一种人生最可怕的恶性循环现状。

3 要尊重孩子在家庭的地位

人生,本来就有许多权利、地位,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作为未成年人,有享受父母照顾、爱护的权利,为了让孩子成才,父母是法定监护人,有责任,有义务,有权严格管教子女。如果孩子确实犯了错误,如不完成作业,打碎了领居的玻璃,偷了别人的东西等,父母务必要对其进行教育,采用恰当的、得体的、合适的方法,让孩子明白是非。可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甚至不尊重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剥夺他的一切权利。

比如说: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就武断的要求孩子不准看电视,不准听流行歌曲,不许追明星,不许玩球,不许与同学交往。不许看《小说》,成天给孩子封闭在极其单调的环境中,学习、学习、再学习,看书、看书、再看书。这样损坏孩子的身心健康,剥夺了孩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的天性。

再如:剥夺孩子的隐私权。不准将孩子日记锁在抽屉里,不准孩子与别人私自打电话,来电话大人先接听,才准孩子接听,与同学的书信来往大人也要去看等等,都是剥夺了孩子的隐私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损害家庭地位。

4 对孩子的教育留有空间

中国两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使传统文化积淀太深,“父为子纲”的观念已根深蒂固。直到今天,不少为人父母者缺少平等意识,“家长制”作风严重。要孩子处处听话,对孩子说一不仁,习惯为孩子做决定。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上学报志愿,都不与孩子沟通,大人说东就东,说西就西,孩子惟命是从。更有甚者,父母的目光就像聚光灯,时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思所想,稍稍违背父母意愿,就要受到惩戒。

在当今法制社会,我们都知晓,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有管教孩子的职责和权利,在孩子心目中应有很高权威,但不能滥用权利,不能让孩子在“君叫臣死,父叫子亡”的封建礼教环境中

成长,这样弱化了孩子的心里素质,损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扼杀了你孩子的个性发展。

总之,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人成长的动力,家是人以心灵的慰籍,家是心理健康成长的第一场所,有一个温馨的家,人生甚似千万财富。

上一篇:浅谈如何转变差生的思想工作 下一篇:初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