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形成及对策

时间:2022-07-21 12:28:12

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形成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幸福感,然而,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工作者的幸福感的形成,职业倦怠主要用来描述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感,对工作质量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作者以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教学秘书队伍职业倦怠感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对策做了细致研究,旨在为有这一现象的高校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教学秘书;职业倦怠;解决对策

1 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感对于教学秘书队伍的影响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在1974年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其主要用来描述工作者与工作之间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感。这一名词的提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现代人的主要职业病,有一项调查研究指出,在当今中国,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工作枯竭症;在各行业中,33%的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愈演愈烈”。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使得这一群体产生枯竭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据中国职场焦虑调查报告:普通员工荒废感高达64.57%,有35.54%的白领人士对工作产生出厌倦的情绪。

职业倦怠不仅产生于工矿企业,在外界看来的压力不大,人员流动缓慢,收入稳定事业单位,这里主要是指高校之中同样存在,其对高校的发展同样起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主要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职业倦怠对高校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的影响作一项研究,我们说,职业倦怠并非一日促成,所有职业的职业倦怠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长时间的在同一岗位持续的工作,而这个时间经研究通常为两年;在高校,教学秘书队伍担负着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任,该岗位虽非教师一样身处教学一线,但其作用在任何一所高校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没有一个高校是没有教学管理团队的,该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桥梁,处理除授课外的一切与教学有关的任务,主要有教学课表的编排,考试考务的安排,实验实训的预处理,以及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的下达以及教学材料的收集等一系列围绕教学进行的行政事务,可以说,教学管理岗位对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不可或缺,正因为其重要性,该岗位人员一旦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对教学秩序稳定以及身心健康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对工作的热情减退,导致对与工作有关的人或物变得冷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2)工作中出现失误增加,例如信息下达受阻,遗忘增多,容易出现教学事故;(3)感觉到前途渺茫,失去工作的动力;(4)身心上容易出现焦虑,易怒,疲倦等不适症状;(5)有些人会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甚至走向极端。总之,职业倦怠的危害对于企业或者高校都是非常巨大的,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2 当今高校教学秘书队伍职业倦怠感的形成原因

2.1 环境因素

这里说的环境指的是社会大环境,如今高校对于教师以及教学秘书的录用条件颇为苛刻,要求的学历以及个人素质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事业型工作单位,对于外界来说,人们总是认为高校是旱涝保收,压力较小,假期较多的单位,许多应届毕业生趋之若鹜,当来到了高校做了一名教学秘书若干年后,当其发现周围原来的一些同学早已取得成功,发展的远远超过自己,而自身却因为种种原因依旧在原地踏步的时候,心理落差由此产生,而此时时间越推移,职业倦怠感也就越强烈。

2.2 学校因素

众所周知,高校的人事结构基本上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教师,一部分为行政,教学秘书归类于行政人员,教师兼职行政工作的有许多,而行政转为专职教师的却因为政策的原因无法实现,这就使得行政人员的发展受到限制,行政人员的发展基本局限于要么安于现状,要么当干部,然而干部的名额却是非常的少,所以现实的情况就是,教学秘书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日常工作繁多,却并不被学校重视,年复一年的考核变的越来越严格,而自身的未来却如此的模糊,成为了教学秘书队伍职业倦怠的一大诱因。

2.3 教师自身的原因

2.3.1 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因此,教学秘书的性格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压力的耐受性以及应激反应,相关研究表明性格上呈现出争强好胜、急躁、喜怒无常、攻击性强、抗挫力弱、易忧虑等特点的教学秘书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那些将行为归因于外在,如运气、任务等的教学秘书也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2.3.2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可以说,大多数人的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的,教学秘书同样如此,许多教学秘书在职业初期总是怀揣着美好的期望,期望着在岗位上能干出一番事业,能够获得多高的成就,然而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或许在若干年后依然从事着初来乍到时的那份工作,没有任何突破,此时此刻的心态或许就会有变化,对于未来也越来越迷茫,职业倦怠感也就此产生。

3 改善高校教学秘书队伍职业倦怠感的途径

如何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职业倦怠,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3.1 个人方面

每个人教学秘书应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教学秘书岗位的重要性或者说了解每一个岗位的重要性,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都有着他必不可少的价值,是否成功并不一定有得到的多少来衡量,多体会人间的疾苦,就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多参加体育锻炼,有益身心的健康,正确面对压力,安排自己的工作,从平凡的工作中体会不平凡的人生。

3.2 学校保障方面

因为岗位的原因,不可能所有教学秘书都转为教师,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当领导,教学秘书队伍需要一直长期的稳定的队伍才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才能够保证学校的发展,但教学秘书团队的未来与相关的个人利益也是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校可以参照公务员的薪酬办法,对晋升困难的教学秘书人员采用年限待遇晋升的办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那些晋升无望的人员看到希望,提高工作积极性,另外一方面,高校可以在人员培训以及考核办法当中多为教学秘书队伍考虑,提高教学秘书的归属感,对于已经出现职业倦怠的人员,高校可以适当的进行心理辅导,以减轻该类人员的心理压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倦怠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工作中给予一定的新鲜感,长期不变的工作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主因;二是,建立阶梯式的物质保障制度,使得教学秘书有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与工作积极性。解决这两个问题,将在根本上解决职业倦怠的问题,使得广大教学秘书能够更好的为高校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祥亚.职业倦怠自治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2]周彦良.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克服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上一篇: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高光谱解混算法研究现状和...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