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教导模式及特性

时间:2022-07-21 12:22:26

传统医学教导模式及特性

作者:舒放 郭伟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学模式为灌输式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育理念,采用病房式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和病房的比例分配,给予了学生大量的临床医学知识进行积累,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会增加学生的自我职业优越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重点关注了患者的主体,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重点在于治病,而忽视了预防的作用,在为患者治疗时强调了结果,而忽视了治疗的病因。多数学生缺乏全面的知识且伦理意识较为冷漠,对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不强,伴有个别的价值观,突出了钱的作用,而出现了过量的医疗服务。服务模式专科化在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医疗机构的功能得到了明确细化,多数实行了专科化的服务,学生很难适应农村及城市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不能实现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训练、优生优育、健康教育、保健宣传为一体的服务方式。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大量高职毕业生很难为城市医院所接纳,个人意愿又不想去农村等卫生机构,造成就业状况较难,很多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原因与农村的卫生机构条件差有一定关系,与待遇低也有一定关系,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且缺乏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也不能良好的适应农村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机构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队伍人员,以建立一支全科医学的卫生服务团队,体现出了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必然性现代医学模式需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逐渐转变,而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因素进行疾病的治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21世纪的生态医学模式迫切需要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需要培养出具有相应思维方法、知识结构体系、教育方法、广阔视野的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患者进行诊治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状况、精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需求,学生接受的知识局限性较为严重,学科性较强,技能与方法也缺乏时效,体现出了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必然性。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方向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观念转变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生态医学观,对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要有准确的认识,从理念和行为上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采用创新思维全面审视整个医学领域的情况。当今生态医学观为生物-心理-社会全方面的医学模式,重点强调了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体现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存环境的依存关系,以医学模式为手段和导向,实现人们的最佳生存状况。这种观念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各个角色之间的和谐。生态医学观体现了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在治疗中身心并治,使得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相结合,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也增强了患者的信心,使人的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均能保持平衡状态,机体内的各个器官系统是相互作用的,人与社会也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看待患者和疾病,心理与生理在人体内也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整体功能相关,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一定要控制外在的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环境。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主体是教师。高素质的人才是在良好的教师教育的引导下产生的,没有创新型教师的辅导不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高职类学习比本科等级较低,教师水平稍差,知识面需拓宽,动手能力更应加强,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要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教学素质。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再是简单课程的删减,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对课程进行整体整合,以社区为导向,增加各种医学教学的内容,更新全科医学教学理念、服务模式、基本原则、临床思维、治疗方法、医患关系、人际沟通能力等,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是实现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有多种形式,包括案例教学、暗示教学、发现教学、程序教学、问题教学等[7-9],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学生团体,以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在信息化和多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教学工具不断改进,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奖评机制,给予教学方法新的活力,将学习思维、动手能力相结合进行整体评价。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实习基地拓展医学不同于其他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大量的实践经验,课题以外的教学内容需要到实习基地学习,直接关系到医学教学的教育质量,不要盲目只追经济效益和扩大招生,而应重视教学的实践经验累积。将学生投身到实习基地,要强化实习医院的教学能力,落实带队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常规动手能力,提高其基本技能。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走向实习基地与相关的实践内容相结合,才能强化教学环节。综上所述,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进行观念转变、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实习基地拓展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可以改变目前医学教育模式现状,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上一篇:多媒体教育在医学教导中的实用性 下一篇:聚乙烯醇的生产量状态及发展前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