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时间:2022-07-20 11:31:58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诚信是公民立身处世的道德起点。在我国古代,“诚信”被视为基本的为人之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程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可见,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修炼人格的基点。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了“明礼诚信”的内容。2004年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再次提出以诚信为突破口,强化公民道德建设。诚信教育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教育的重头戏。学校是社会生活的窗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假冒伪劣等必然反映到学校,影响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为此,结合政治教学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科教学中渗透诚信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其育人功能。当前高中政治新教材有许多内容与诚信教育相呼应,为诚信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平台。就高中政治必修教材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都蕴涵着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内容,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诚信?结合课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价值澄清策略,现浅谈如下:

价值澄清法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哈明·悉尼西蒙等加以发展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价值澄清学派认为:现代青年人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充满价值冲突和混乱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价值,诸如宗教的、政治的、道德的、意识形态的都试图对青年人施加影响,并采取各种方法迫使他们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些众多的价值选择面前,人们感到无所适从,陷入价值混乱。人们实际上常常还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是什么就做出选择。面对这种情况,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如何让学生获得价值观比给学生“灌输”什么是价值观更为重要。教师要从给现成的理论转变到给分辨的武器。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有效的价值形成过程必然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第一,自由地选择。如果在选择过程中存在某种强制,个体就不可能长时间地坚持自己的选择结果,尤其是当施加压力者鞭长莫及时。只有当价值是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价值才会被个体真正珍视。

第二,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价值的定义是基于个体所作出的选择。很显然,若无可供选择的对象,选择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当有一种以上的选择时选择才成为可能,价值选择才会实现。

第三,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只有当个体仔细权衡和完全理解每一种选择的后果,个体才会作出明智的选择。只有在认真考虑每一种可供选择的后果以后进行的选择才会形成价值。

第四,赞同与珍视。当说起那些我们珍视的东西时,我们总是语气坚定。我们会赞同它、珍视它、尊重它、坚持它。我们界定的价值必须是我们高兴地作出选择的结果,我们才会赞同和珍视那些价值并用以指导生活。

第五,确认。当我们在考虑各种可能选择的后果之后自由地作出的选择,并为之感到自豪时,被别人问及时我们愿意当众确认我们的选择,甚至愿意为之辩护。

第六,根据选择行动。我们所信奉的价值观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为了使某种价值得以浮现,生活本身势必受到影响。事实上,不存在不对现实生活进行指引的价值观。

第七,重复。只要某一事物被提升至价值水平,它就很可能在个体生活的许多场合影响他的行为。它表现于不同的情境与场合,只在生活中出现过一次的事物不能被视为价值。

综上所述,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实际上涉及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珍视、行动。这实际上就是价值澄清理论对价值的界定,只有符合这一过程的七个步骤的事物才能被称为价值。具体见下表:

价值澄清法重视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七个步骤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正确的、对社会发展有利的诚信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教会学生形成价值判断的能力,能够区分好坏。我们不仅教给学生获得正确价值的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在众多价值观念充斥的社会里,坚定信仰,坚持自己的选择并对其他价值观念进行科学的评价,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下一篇:从高考试题看线性规划的学习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