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高新区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0 03:57:39

中原城市群高新区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探求中原城市群高新区发展模式,对促进中原城市群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中原城市群的地位和典型世界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城市群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高新区中原城市群“硅谷”模式“筑波”模式

一、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含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市在内的城市密集区。区划内现辖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地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流域;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5.1%;2004年年底,区域总人口398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1%。

从全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布局来看,在中西部地区,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

二、典型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

1.企业自主发展型模式

美国“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高技术密集区。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器件及系统设备、精密仪器仪表的研究和制造居于世界前列,目前硅谷已成为美国高技术的摇篮。

(1)内向技术型运行模式。所谓内向技术型模式的特点是:园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所要求的技术、智力和资金等资源,主要依靠本国或本地区。决定这种运行模式的因素是美国硅谷拥有良好的科学及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充实的资金及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众多的人才和强有力的政策等诸多天时地利人和条件。

(2)相对集中的产业结构模式。美国“硅谷”的产业园区的结构相对集中,主要由3类产业构成:一是最先发展的微电子、半导体产业以及后来发展的计算机产业,著名的企业有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二是包括软、硬件在内的计算机网络产业,著名的企业有思科、雅虎等;三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生物技术、医疗设备产业。

(3)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美国“硅谷”斯坦福研究园区存在于美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的特定时期,在科学技术进步对改造传统产业和促进新产业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时候,它是凭借着许多有利条件产生的聚集效应而自然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带。这种新型产业布局的生命力来自于自我管理,一切以市场经济为动力,各种协作关系均由价值规律加以调节。

(4)成熟的风险投资模式。风险投资支撑着美国“硅谷”斯坦福研究园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1990年~1998年斯坦福研究园风险投资额年均增长率达300%,1999年的风险资金达130亿美元,占美国全部风险投资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六分之一。美国政府对风险投资不仅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而且是在法律上最早明确“有限合伙”风险体制的国家。

2.集中规划建设型模式

日本筑波筹划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由政府提出的一个计划,为了实现“技术立国”目标而建的科学工业园区,开创了科学工业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名噪全球。虽然近些年已经是名声日下,被世人称为“现代科技乌托邦”,但是日本筑波科学城模式依然不乏参照价值。

筑波科学城位于东京东北约60公里处。筑波开发规模巨大,占地2700多公顷。其中心地区大约10.4平方公里,占整个规划区的近十分之一,被称作“研究与教育区”,是为研究与教育机构、商业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所建。余下的区域由“外环郊区”组成,规划安置私人研究设施和未来型工业,同时还保留了农业用地与高质量的自然环境。

3.硅谷模式与筑波模式对比研究

(1)体制模式不同。硅谷是一个创业和新的国际性场所,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政府号召全靠内在的创新环境,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硅谷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来源于自身的机制和活力。筑波的形成和发展,完全靠政府指令规划、审批、选址到科研等整个过程和运行完全是政府决策,私人机构和企业也由计划限制发展,园区缺乏自我生存机制和造血功能。

(2)组织结构不同。硅谷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由组织体系,但他们又是相互影响,互相依赖,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的连接点是市场,其共同追求的是利益。筑波的各类研究机构和教育设施以及其他产业和公司都有相应的主管部门。在东京的日本政府有关机构各自与下属单位都是垂直领导、垂直指挥,而政府部门之间却缺乏应有的协调和一致,国有机构与民间企业互不来往。

(3)动力机制不同。硅谷鼓励和提倡个人奋斗,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筑波是官僚科学城,从根本来说,整个国立机构和机构个人都存在着一种惰性。科学城研究人员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于个人研究成果的发表,很少考虑让科技产品向商品转化。

(4)研究机制不同。硅谷的技术与产品以快、新、尖、优为基本前提,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以此为基础。由于整个创新环境的影响,硅谷每天可以推出几十项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成果,并且也以此来不断巩固其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筑波也许是以基础科研为主的原因,或许是政府没有这一计划指标,使这里不太讲究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太善于与外界发生交往,工作没有多大压力,从而也谈不上对本国经济和对世界科技发展有多大贡献。

(5)投融资机制不同。硅谷的腾飞离不开风险资本和融资环境。风险公司、资本市场、投资银行、风险基金的发育和发展,不断给硅谷注入新的活力。筑波长期以来躺在政府的怀里,根本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激励机制。政府每年给他们大量拨款,不需要靠竞争和出卖研究成果来生存。他们投资靠国家,吃饭靠政府自我感觉良好、稳妥,所以冒风险自然就成为多余的了。

(6)人才培养机制不同。硅谷是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地方。硅谷的一些大学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还专门为教员和科研人员的创业制定了积极政策。筑波受政府的直接调控,采取封闭型的人才培养方式,科技人员在量和质上都不及硅谷。他们的研究人员靠政府配备,相互之间没有真正的竞争,更不是从世界各地吸引人才。各部门的大学培养人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本部门和机构补充人力,而不是为了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三、中原城市群高新区发展模式研究

面对即将来临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国外早已有人提出了E-university的概念,我国在深圳也建立了“虚拟科技园”,这已经为两类园区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因此,两类园区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各高校之间、企业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新区与大学科技园之间的联合、协作,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向外开放,借鉴电子商务、企业联盟的运行模式,研究并借鉴集群理论而又摆脱纯粹地理和价值链条上的集群,构筑起突破地域空间和单一产业价值主链条限制的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行为主体重新分化组合的新式“集群”―虚拟科技园,并成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试验、展示、生产、市场开拓和相关服务为一体的基础平台,其组织结构是开放的、动态的、前瞻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之,对于中原城市群高新区发展模式来说,应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虚拟现实性

虚拟科技园通过网络和契约连接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成员单位,它虽是一个虚拟的科技园区,但它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研发体制、市场开拓和战略发展等方面应该是实体化的,其目标和使命则是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2.集成高效性

虚拟科技园由具有研发、加工、生产、销售、信息、法律、金融、政府和服务等多种不同功能的部门,根据研发进展、市场机遇和机遇需求等,不同机构、人才、管理、技术等资源在不同层面进行的优势集成,并且扩大了加盟成员单位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和优势,减少了成员单位的风险成本,可以促进他们为捕捉市场机遇而实施技术创新和商业冒险。

3.协调竞争性

园区的成员单位是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竞争使它们始终保持足够的动力以及高度的警觉和灵敏性,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但这种竞争不是通常的你死我活的关系,更多的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契约约定了各方相互认可的责任、权利、利益等因素和行为方式、联系方式及行为结果。

4.互补共生性

在实施目标和任务的每一个价值链上,成员单位只负担自身的优势责任,而他们在人才、技术、项目、设备、市场等资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可以由园区控制中心的协调予以弥补。这样,既可以使成员单位通过优势互补快速地适应微观市场的需求,又可以使园区的优势集成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火炬计划动态,2004年高新区综合发展情况分析,2005(5)

[2]陈光唐福国: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中外科技信息, 2001(11)

[3]刘超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与管理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 20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启示 下一篇:浅析我国企业对体育进行赞助行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