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训练

时间:2022-07-20 03:17:50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49-02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这是清代教育家颜元的名言。在物理教学中,有效训练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及技能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率意义重大。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实施有效训练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吃透大纲要求,准确训练定位

《考试说明》就是考试大纲,它规定了考试的目标和性质、考试的内容和能力要求、考试的方式和方法及题型示例。物理教学首先要对这一切吃透、抓准。只有深刻透彻地研究《考试说明》,才能切实把握教学要求,才能控制训练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避免训练的盲目性、无效性,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精选课堂例题,注重演变拓展

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提供给学生必要的例题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物理的习题浩似烟海,无穷无尽,如果不加选择,让学生见一题做一题,不仅达不到有效训练之目的,更严重地抑制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例题教学,使有限的例题发挥极大的作用。选择例题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灵活性。在精心选择例题的同时,还要特别讲究例题的讲解方法,培养学生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思考、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题多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用所学知识挖掘问题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以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可以拓宽学习思路,实现巧解;而一题多变是将某一问题变换条件或改变某一关键词而使题目发生变化,它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完善我们的物理知识体系,实现巧学。通过多解、多变,学生既能跳出题海,又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总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与讲授时间成正比,教师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外练,既抓住了课内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却忽略了当堂独立作业与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对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学过的知识加以应用, 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并得到及时反馈与纠正。同时这样的独立练习能克服学生懒散拖拉的不良习惯,提高对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同时也为教师及时讲评创造了条件。因为教学信息通过教师的巡视和检查及时得以反馈,及时讲评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中的错误痕迹及时得到消除,且对于教师研究下一节课的教学也大有益处。这样,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矫正补偿--教学调控这四个教学环节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而才能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说,课堂独立作业的当堂完成与及时的反馈矫正,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当堂独立作业与反馈的意识,从备课到课堂教学,都要考虑安排当堂完成作业与反馈矫正的教学环节,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新授课的效率。

四、优化课后作业,提高训练效果

学生的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尽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收效甚微。学生为了应付各类作业,普遍存在着不加思考随意填写或抄袭他人作业等现象。这样使教师不能真实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救,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达不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为了达到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应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各类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着重在主干知识、重点问题、学习难点上进行检测和训练,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当然,如此一来,势必要占用教师们更多的备课时间。不过,能用一个人的辛劳取代几十个人的低效辛苦还是非常值得的。

(二)普遍与特殊关系

学生的素质和水平高低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会存在差异。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作业,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对某些题根本无法下手。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可设有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五、重视错题订正,讲究订正实效

错题订正是学生不懂的,也正是需要弥补的。对这些错题不加正视,听之任之,必然会在以后的练习或考试中再次出错。对错题如能及时地订正,既改正了原来的错误,又能触类旁通。同时,学生订正作业不仅是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学习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证。因此抓好错题订正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重视学生训练的有效性,并真正地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味地搞题海战,这不仅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真正使素质教育得到较好的实施。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