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需要刚柔并济

时间:2022-07-20 02:26:53

企业管理需要刚柔并济

刚性管理是基础,使企业运行有序、有章可循;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的进一步升华

现代企业中,经济体制转型,外部影响加剧,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对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表现为当前职工的精神状态不够理想,工作虽完成了,态度却很勉强;部分职工只要干完自己的任务就行,对待各种学习不感兴趣;宁可无所事事,也不愿接受再派做的集体事情或社会工作……

造成目前一线职工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多内外因素干扰,直接冲击着“工人老大哥”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有的职工私下议论 “老大靠了边,老二分了田,不三不四却找大钱”等话语,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急剧下降,不安心现有工作。很多人慨叹现在的管理工作,越来越不好做了。

职工是改革的主体,企业管理是“人心工程”。面对诸多管理上的困境,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加快企业内部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这一切都迫切需要一些深入细致、行之有效的工作。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企业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前导。找准症结所在,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刚”是理性和合理化的体现

刚性管理即制度化管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基本权威实施管理。制度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管理的需要。现代大型企业规模大,内部分工细,层次多,需要高度的统一,需要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各机构间的协调一致,所以,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从不同侧面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重要职能之一。

1、用制度约束职工,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企业运用一整套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首先能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其次,公开、公平的规章制度,使每个职工都明白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能起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作用;再次,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实施管理的关键在落实,规章制度必须充分到位。企业管理的刚性原则,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工都处于企业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中。

2、建立激励机制,增强职工竞争意识。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贡献大小,这些都是无法定量的,只能定性地将他们的表现按顺序进行排列。企业从日常的各项工作业绩对职工进行考评,将日常工作细化、分解,巧妙地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职工的业绩由模糊到数字的转换,完成对职工业绩由定性到定量的测评过程,确保考核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这种业绩考评能保证企业内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促使职工进步,为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3、用公平的分配制度体现职工岗位价值。企业建立公平分配制度,给每一个职工平等的竞争机会,使每个职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于发展自己价值的位置。职工之间的分配适当拉开距离,向贡献大、创效益多的职工倾斜,以彻底消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使企业内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管理靠制度”的机制。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促使分配制度更合理,激励机制更健全,使职工在工作中既有目标,又有动力、压力;既有评价,又有进步,从而改善工作、增进沟通、共同进步,达到业绩、素质双并重,生产经营与培育人才的双丰收。

“柔”使管理魅力得到升华

人力资源不仅需要利用,更需要的是要合理开发。企业需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无穷潜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在坚持刚性原则的同时,更需强调由“强制”进化为“自觉”的柔性原则。

1、用道德标准约束职工,增强管理效应。

管理思想对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起指导作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其根本的观念就是要求管理者真正地树立起职工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的观念,不能片面地只是把职工看作管理的对象,更不能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

要达到管理的目的,就应该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中,渗入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指导,并掌握好“重教、轻罚”的尺度,要给予可能的“宽容”,以柔性的管理方法,着重唤起职工的自尊、自重、自强之心。只有真正激发起职工的职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将职工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并逐渐转变为自觉时,职业道德才会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把解决职业道德问题只是寄托于硬性管理,靠举报、揭发、严厉处罚,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企业同样需要有自己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风气和环境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促使职工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更重要的是培育职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统一全体职工的意志,集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绳往一处拉,劲往一处使,而这时的力量,必能达到1+1>2的良好效应。

2、人的管理要讲究“激励”和感情投入。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和促使职工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一种心理过程。人的动机一旦激发,便会产生很高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中有两种基本的需要:一是企业需要职工为企业做贡献,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二是职工需要企业作为实现个人满足的工具,特别是通过诚实劳动,获得自己的需求。忽视了哪一方面都会影响管理的有效性。只有使职工切身的个人需求与企业的目标融为一体时,才能激发起职工的公族潜能。因此,企业在制定管理目标时,不能仅限于生产经营发展目标,还应制定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个人目标的实现,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激励工作,并使激励具有双向和互动功能。

刚柔并济方能相得益彰

企业的刚性管理强调企业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作用,是由人治进化为法治;企业的柔性管理是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靠硬性约束带来的不足和偏颇,是使制度执行由强制升华为自觉。刚性管理是基础,使企业运行有序、有章可循;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的进一步升华。

孔子主张,在遵循原则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他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强调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发展;同时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而什么是合适的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加以衡量,他称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为“通权达变”。这也就是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运用的“权变管理”。企业管理也要遵循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刚柔并济,方能相得益彰。

上一篇:用沟通来提升办学的“满意度” 下一篇:规范化: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