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拥有春天

时间:2022-06-16 02:40:30

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拥有春天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而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阳光般的心灵则是他们未来幸福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和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留守儿童的美好情感,是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环境育人:发挥环境的美育、导向和熏陶功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指出了“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重要意义。作为一所乡村小学,如何从生活的点滴中实现教育的理想。让学生每天置身于“处处是教育”的生活中,这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细致的实践。

作为苏北地区的贫困乡镇。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更需要美好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让他们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环境,成为学校实现自己新教育之路的开始。

校园环境的布局与构造、校园环境的绿化与美化是校园相对固定的教育媒介。也是一位校长办学思想的外在体现。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导向与熏陶功能,要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美的事物,美的环境对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总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

二、文化育人:依托地方文化,传承文化精神

学校教育中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教育作用,其影响是长远的。我在上塘镇中心小学任校长时,学校依托地方文化资源,自筹自建了“中国上塘泗州戏纪念馆”与“上塘小学百年风雨校史馆”。这就是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学校校本文化特色。

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以泗州戏为教学主线的学校特色教育,和省内外著名的泗州戏表演艺术家共同开发的《泗州戏》课程也正在酝酿之中。有效的交流活动,较好地促进了我校“泗州戏”这一特色教学的深入开展。文化育人成为引领学生前进的一盏明灯。

三、活动育人:创新载体。丰富学生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满怀着对孩子们的爱,积极探索丰富孩子们生活与学习的途径和办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拓展孩子能力和视野、丰富孩子心灵世界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坚持“师生参与,活动育人”的宗旨,成立了教师篮球队、学生足球队,专门为学生设立了“艺体活动室”与“舞蹈房”。成立了艺术、体育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每月的少先队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此外,学校还积极申报了市“艺体教育特色学校”、“泗州戏特色学校”。这些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展现个性才能和主动进行选择的机会,逐步使儿童形成了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自主能力。

而每年最难忘的毕业典礼活动作为学校传统活动之一。也成为激励学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活动。在校歌和祝福声中,我们赞扬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现代教育的幸福感。

四、健康教育:体魄与心灵同等重要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乡村教育的普遍对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也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的共识。上塘小学目前共有留守儿童831人,占学生总数的57.75%。面对一批批扶贫人员和各项支教活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金钱与生活的关系,如何让孩子更多地从谆谆教诲中明白生活与做人的道理,也成为我们在实践中思考的课题。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我校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还落实了一对一帮扶机制。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活动上优先安排。对留守儿童认真做到五个一:一部亲情电话、辅导孩子每月写一封亲情书信、每月开展一次心理辅导、一月一次课外活动、每周进行一次谈心。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拥有春天般的心灵,不让留守儿童掉队,不让留守儿童感到孤单,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教育时刻追求的目标。

同志曾说:“我经常在思考,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小学教育需要我们既是站在教育的顶峰仰望星空的理想者,也是在教育的天地里跋山涉水不畏坎坷的实干家。校长的思想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当我们都能以踏实的实践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时,我想,多年以后,留守儿童幸福生活的实现也必将是我们民族幸福的源泉之一。

(作者:江苏省泗洪县车门中心小学校长)

上一篇:理解和爱:师生有效沟通的两把金钥匙 下一篇:用沟通来提升办学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