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课改:从“国家”到“学校”

时间:2022-09-04 04:57:04

十年课改:从“国家”到“学校”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课程与文化密不可分。汝河路小学十年课改,一路反思,一路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在“人本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下,以“和谐”文化为引领,着力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是核心课程,课时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国家课程始终是学校最关注、投入研究最多的课程。在国家课程实施中,学校没有做“忠实执行者”,而是抓住新课程赋予学校的课程权力,创造性地开展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在十年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国家课程由“国家”走向了“学校”,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动态、校本化的过程,涉及教材的调整、组织方式的变革、知识内容的拓展等多个方面,是学校层面对国家课程的“再加工”。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始终遵循“和谐文化”引领的基本思路,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天人合一、万物融合,即为“和谐”。“合”是寻找“和谐”之道的过程,是“和谐”意境的根本。在“和谐教育”中,“合”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汝河路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中。

一、探索与实践

1 实施“学科整合”,构建—体化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2012年,学校提出了国家课程“学科整合”校本化实施的创新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把语文与科学整合,英语与音乐整合,数学与美术整合等,在教学中注意寻找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点。通过一节课,融多学科知识为一体,融多学科素养为一体,融多学科技能为一体,变单一学科的“小课堂”为多门学科的“大课堂”。我们的学科整合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体现在我们的作业建设上。如低年级的图画日记,将语文与美术进行整合,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语文作文一改传统的作文本为作文活页,图文并茂,一篇篇作文就是一张张精美的习作画报;数学概念集册、英语思维导图、科学实验报告等等,也都融入了学科整合。学科整合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世界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世界观。

2012年11月,国家级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特征研究》负责人北师大裴娣娜教授到我校调研,对学校“学科整合”这一课程实施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行了专业指导。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学科整合”已逐渐成为汝河教师“创作”国家课程的“必需品”。

2 创生“合美课堂”,实施主题式教学

2013年,学校对“学科整合”做了更加深入的探究实践,由“学科整合”推进为“课程统整”,将原来学科间横向整合的单一形态延伸为课程立体统整的多元形态。将课内外资源进行融合,将多元课程知识技能进行融合,将单一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基于“和谐”理念下的“合美课堂”教学形态由此而创生。“合美课堂”延续“学科整合”中的“合”思想,通过课程整合、师生融合、生生合作,全方位体现和谐育人,以合的形式呈现美的课堂。

“合美课堂”的核心体现的是课程整合,我们以语文学科为试点,进行单元主题式教学。此次探索打破了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教学程序,对整个单元课文进行重新布局、调整。单元主题教学是学校对语文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合美课堂”以“三三”式结构整体呈现,每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课,每个模块课又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模块课为感知课,分为我了解、我识字、我通读三个环节。第二模块课为探究课,分为我发现、我品读、我收获三个环节。第三模块课为提升课,分为我知道、我拓展、我提升三个环节。

通过课程整合,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单元主题教学也将语文老师从繁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可以腾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手捧着教参,一手捧着课本的状态已经不能让老师有足够的勇气走进“单元统整”后的语文课堂。所以说,单元主题教学是对教师个人综合能力的挑战。

3 实施“因性施教”,落实差异性教育

课程建设中的“合”理念不仅仅体现为教材、教法的“合”,还体现为学生的“合”。让同类学生“合”,让同性别学生“合”,开展因性施教。在国家课程实施中,我们关注到男女生的差别,进行差异性教育。老师在备课时,会考虑到男女生的心理差异。在教学中,增加对男生提问的次数,满足他们好动的愿望。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情感体验时,多与男生进行“对话”,激发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上也考虑了男女生的差异。

此外,学校倡导各年级进行双班组合,开设男、女生课堂。如,男生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男孩子读《三国》、品《水浒》、演《西游》;女生语文课堂上,老师引领女孩子赏散文、诵经典、吟诗歌……学生在老师精心为他们组织的特殊课堂里,快乐地释放出自我的个性。

4 实行“四考一结合”,走向多元化评价

在对国家课程评价实施方面,我们注重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对语数英以外的课程评价机制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四考一结合”新型的评价模式,即免考、迟考、重考、选考,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国家课程“小学科”评价的改革,学生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由原来的惧怕考试转变为期待考试。在评价中,免考学生的自豪、荣耀让他们体验到了无比的快乐,选考、重考、迟考学生更是享受了愉悦,满足了自信。其次,有了过程性评价,学生变得更加注重平时学科学习的表现,大到学科竞赛的参与,小到课前学具的准备,都会让他们努力去展示了自己的最佳状态。

二、预设与期待

“人本至上,和谐发展”既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南。我们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希望在传承已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既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标,又充分彰显学校自身的课程实施特色,满足全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校在课程建设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课程”也许是最理想的课程规划,是课程建设的最高境界,但从学校的实际情况看,要达到这一高度、这一境界还是有困难的。所以,“让课程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尽最大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及个性化发展。成为汝河路小学课程建设的期待与追求。

十年课改,一个“和谐”理念引领着课程走向,一种“和谐”文化引领着课程建设。正是教师群体的这种教育智慧,促使汝河路小学的课程建设充盈着灵性、闪烁着理性、体现着感性、蕴含着善性,相信我们的“和谐课程”一定会继续引领学生走进新课堂,成就新梦想!

上一篇:苏宁云商 小扣柴扉久不开 下一篇:绿色评价:从关注坐在墙角的学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