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共享路何方?

时间:2022-07-20 01:19:37

敢问共享路何方?

从2004年10月起,一种名为“CV12”的卫星电视解密卡共享设备开始在国内的一些卫星器材网站悄然登场。短短几个月之后,这种略带神秘的“共享卡”装置已经成为了各大卫视论坛最为热门的话题,占据了国内几乎所有卫星器材网站的“推荐商品”专栏。仅仅在Google上输入“CV12”一词,就可以找到数十个架设有独立共享服务器的网站。

然而,就在众商家为推销CV12而喧嚣尘上的同时,对其来历、原理的介绍却往往语焉不详。那么,CV12技术到底是什么?其发展前途又如何呢?以上几个问题已经成为了广大烧友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迷局。这一次,本文就将在一片迷茫的“共享卡”旋风中,为您透视CV12背后的奥妙。

身世之谜

说起CV12,不论您是“共享卡”服务的使用者,还是仅仅通过网上图片一览过它的“芳容”的初识者,多数人对其的第一印象恐怕都是个“DIY发烧制品”。不论是在外的“共享卡”电路板、极其脆弱的排线连接,还是看起来颇有些亡羊补牢意味的“短路水晶头”,每一处都暗示着CV12全然不同于大厂产品的身世。事实上,CV12正是在一群欧洲卫视玩家的灵感中诞生的。

由于近几年来,家庭中的电视数量不断增多,对于拥有比较好住房条件的许多西方家庭而言,“一屋一电视” 几乎已经成了“标准配置”。然而,这种模式在烧友试图共享加密卫星电视节目时却遇到了麻烦。因为一张智能解密卡不可能同时在多台机器上使用,所以如果想在多台电视上观看不同的卫视节目,就只能购买多张智能卡。从经济角度而言,这无疑是极不划算的。同时,传统的共享解密机制只适用于安装在电脑上的卫视接收卡。因而,想用电视+机顶盒接收加密节目的广大烧友只能寄希望于支持解密卡共享的接收机的早日出现。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带有以太网接口DreamBox系列机型问世了。通过适当的第三方软件,几台DreamBox接收机就可以通过局域网络,共享一台机器上的智能卡进行解密。

但是,由于采用了集成Linux系统与第三方软件,DreamBox接收机的售价极为昂贵,其共享配置也相当复杂,一般用户很难胜任。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卡片共享系统”一直是“骨灰级”烧友手中的,对于普通收视者而言,则是根本可望而不可即的。直到“傻瓜级”的CV12共享卡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而这种共享卡的设计理念与原始电路,正是由欧洲某卫视论坛的发烧友们提出的。之后,敏锐的中国卫视厂商借鉴了这一发明,并对其加以发展完善,并最终以商业产品形式推向市场。于是,CV12“共享卡”正式诞生了。

不和谐音

在国内的主要卫视器材网站上,随处可以看到对CV12共享设备神乎其神的宣传。然而,就在同一批网站的客户服务论坛上,却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不和谐声音。在网友的相关留言中,“失效”、“死机”、“登录不上”等字眼频频出现,而矛盾的焦点则几乎全部指向每晚6-12点服务器稳定性的急遽下降―――这一时段,正是卫视用户收视的“黄金时间”。

被经销商们大加褒扬的CV12何以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问题呢?这还要从它的根基―――工作机理说起。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CV12内部的奥妙。打开CV12客户端主设备的外壳,可以看到主电路板上有三块主要芯片。其中一片Realtek芯片负责以太网端口的数据传输,另一块Flash ROM则用于存储相关的设置参数,而剩下的那块,正是整个CV12设备的心脏―――主处理器(AT8515L)。通过排线与主电路板相连的模拟智能卡界面(即插入接收机卡座中的那块电路板)所接收的接收机-智能卡双向通讯,就是通过主处理器封装为TCP/IP包,以便在网络上进行传输的。这样,只要连通相应线路,再用设置软件通过电脑串口将相应的用户名、密码和服务器IP地址等参数写入Flash ROM,就可以在完全脱离电脑的情况下,使用CV12终端从网络上接收源源不断的解密信息,从而实现加密节目的解密共享。

明白了结构,CV12的运行原理自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通俗地讲,所谓“共享卡”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为正版卡加装了一条“延长线”。当用户的接收机收到加密节目后,会把加密数据流中有关授权与密钥的数据通过模拟智能卡的电路板发给CV12,CV12再把这部分数据原封不动地加以封装,通过网络发送到服务器端。在此之后,服务器端把这些数据重新还原,使用正版卡进行解密处理,再把密钥用同样方式回传给客户。经过这样一番操作,在接收机看来就像直接通过卡座与正版卡交互取得密钥一样,完全透明地拥有了解密节目的授权。对CV12客户端与服务器上/下行流量的分析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一点。因此可以说,CV12只是一个传输媒介,本身并没有完整仿真智能卡的功能。所有的授权确认和密钥提取、计算操作均需要由连接在共享卡服务器端的相应正版卡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CV12工作是必须始终与服务器保持不间断的双向通讯,即使密钥未变,也不能从网络上断开。也就是说,只有使用包月上网连接的用户,才可能比较经济地享受CV12的服务。

事实上,现有的CV12共享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对服务器端而言,既可以选择电脑+IC卡读卡器的模式,也可以使用专用的共享服务器设备,实现彻底的无电脑运行;同时,广大用户作为CV12客户端,则可以在用卫视接收卡(1020、1025……)+电脑、电脑+仿真卡(SEASON)+接收机或CV12客户端+接收机进行解密这三种运行模式间自由选择。本质上讲,这几种模式所使用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所以也就可以随意替代使用。

可是,说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了:既然共享卡仅仅是将“机卡通信”打包后原封不动地上传到服务器,在本地并不作任何处理,那么照此说,其对不同加密系统的卡片就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但是,为何现有的CV12设备只能支持法国电信的Viaccess加密系统呢?

其实,问题并不出在CV12本身,而是共享服务器端正版卡的处理能力有限所致。当多个用户连接到共享服务器时,正版卡就需要分别处理不同用户送来的授权信息流。对南瓜(NagraVision)、Conax等其他系统来讲,由于其智能卡均被设计为只能同时处理一路数据流,因而根本没有使用CV12系统的可能。即便是卡片处理能力存在相当冗余的Viaccess系统,一旦用户达到一定数量,超过了智能卡处理能力的极限时,蜂拥而至的授权数据就会使卡片在疲于应付中发生数据丢失,直至死机。由此可见,这个“先天不足”也正是导致CV12服务器在收视高峰时段出现故障的直接原因。换言之,完全依赖于正版卡片的工作机制成为了CV12设备最为致命的缺陷。

同时,共享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也十分脆弱。即使以1Mbps左右速率连接互联网,在使用高峰时段也会凸现带宽不足的矛盾。在可以搞垮大型服务器的DDoS(拒绝服务,就是用大量垃圾数据消耗服务器带宽)攻击面前,CV12则更是不堪一击,往往会在顷刻间全面崩溃。2005年春节前后发生的数起某些商家攻击竞争对手服务器的恶性事件,其背后都徘徊着DDoS的阴魂。直至今日,还经常可以在论坛上看到动辄"让服务器灰飞烟灭"之类恶狠狠的威胁,给CV12设备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让国内卫视器材领域本已纷杂的市场秩序多添了一分混乱。

从西方烧友自制的家用小设备,到堂而皇之地摆在国内卫视器材网站中出售的“高科技”商品,CV12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市场化之路。令人遗憾的是,本来只能承载少数共享端的家用设备成为了某些商家牟利的工具,从而大变了味道。为了赚取每用户每月近百圆的无本万利,一些服务商动辄便发展数十甚至上百用户,赋予了“共享卡”太多本不属于它的额外职责,直至使其成为这种家用设备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如此杀鸡取卵的“压榨”只能意味着,日后频繁的崩溃与死机已成为CV12宿命中的必然。

可以说,在网络中如此之多的恶名之下,CV12技术并没有错。真正错的,是一部份利欲熏心的经营者使用它的方法。

路在何方

一个事物一旦诞生,就必须要沿着它自己的轨迹走下去,CV12也不例外。可是,究竟怎样才能走得更好,而不是昙花一现后只剩下人们的扼腕叹息呢?其实,摆在CV12面前的路有很多,但每一条孕育着希望的路上,同样密布着更多的荆棘与泥沼。

毋庸置疑,现有的CV12共享卡设备以其手工作坊式的粗糙设计和乏善可陈的稳定性,显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虽然从技术角度讲,只要进行并不十分复杂的改进,就可以让CV12设备真正“登堂入室”,但从法律角度而言,这种共享设备与盗版卡别无二致,其存在无疑是将被严格禁止的。因此,拥有雄厚技术力量的主流电器厂商自然不敢冒险涉足这一领域,更不要说对其进行技术改进了。可见,如果仍旧沿着现有轨迹行进下去,“CV12工业化”的设想永远只能是黄粱一梦。

但是另一方面,在CV12服务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势必会有更多怀有投机心理的的卫视设备经销商投身到这一行业。可以想象,在经过若干轮竞争与淘汰,加之共享卡技术的全面完善(比如可以将仿真卡功能引入CV12,只要密钥不变,就不用连接服务器,从而大幅度减小服务器负担,提高其稳定性等等),其价格会更易于被用户接收,最初开始时常因“收钱看不了”而饱受诟病的服务“信誉度”也会大幅提高。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一切便似乎都走上了“良性”的轨道了。

然而,始终不能忘记的一点是:无论这种“共享”模式已经被修正得如何完美,它仍旧和盗版卡一样,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一旦国内电视广播全面实现数字化,TVRO的合法地位得以确认,政府势必就要开始维护电视节目提供商的利益,重拳打击非法收视。同时,随着各卫星电视直播系统的不断降价,拥有完善信用体系与售后服务的正版卡与收视权限没有保障的盗版、共享卡相比,其优势日渐凸现。此时,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放弃非法收视,投入合法服务的怀抱。这一天,显然就是“共享卡”与其它破解设备的末日。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CV12现在的路走不通。但无论如何,这个凝聚了众多卫视烧友智慧的发明不应就这样趋向没落。事实上,只要把着眼点稍加变化,CV12就可以走上一条阳关大道:与接收机二合为一,真正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恐怕是“共享卡”目前最为积极、最有前途的一种发展方向了,它不仅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CV12的“机-卡”界面连接问题,更为其开拓了一个全新而广阔的市场。在这个宽带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为机顶盒附加网络功能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既然可以实现电话、短信“开卡”,网络授权又何尝不可?这样一来,除了传统的上网浏览等功能,用户更可以直接通过机顶盒完成对卫星电视节目的在线点播、计次付费,充分享受细致入微的“定制服务”,节目商也得以有机会推广更为灵活的套餐服务。此外,由于共享卡拥有通用于各类加密系统、码流格式的特性,因而不仅可以用于卫星加密系统,更可以和DVB-C/DVB-T制式的接收设备相整合,其市场潜力无疑是极其巨大的。显而易见,上述新功能的实现对服务商与用户双方都是个利好消息,同时也让“共享卡”设备第一次有了正式、合法的名分。至此,CV12彻底摆脱了“非法”的阴影,获得了新生。

设想归设想,“共享卡”未来的路还需要它的制造与经销者自己来走。但很显然,“从良”还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其实就一句话:事在人为。

至于现在到底该不该加入“原始版”CV12的行列,大家心中也应该有了个公断吧。好了,就此打住。

上一篇:卫星高频头市场初探 下一篇:大力开发卫星网络电视(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