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财”在何方

时间:2022-07-17 12:18:27

在2010年年初的“两会”上,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0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提到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究竟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财”在何方,一时间这些都成为人们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

所谓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因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等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通俗来讲,我们出租房屋的收入、存款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的收益、出售住房的增值部分、出售艺术品、邮票等收藏品的收益都属于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居民家庭总收入的组成部分。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化和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以美国为例,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达到40%,仅次于工资性收入,有90%以上的美国人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

那么,首都北京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特点如何?笔者来做一梳理。

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但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仍然很小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当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居民积累一定财富后,财产性收入就会逐渐成为居民新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对消费扩张产生重要影响。

1997年,北京市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北京市财产性收入也进入快速增长通道。随着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项目增多、居民家庭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增加以及人们资产投资意识的增强,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由1997年的104元增加到2009年的587元,十二年间增长4.6倍,年平均增速为15.5%。

但也应当看到,人均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仍然很小。200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只占0.9%。2009年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速达到29.6%,超过同期工资性收入(9.6%)和转移性收入(9.7%)的增速,但2009年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9%。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物换星移”银行储蓄不再唱独角戏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外来人口的增加,出租房屋收入成为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出租房屋收入占到财产性收入的51.1%,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部分。此外,股息和红利收入增长也较快,由2000年的17元增加到2009年的111元,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15.2%上升到2009年的18.9%。利息收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占财产性收入比重由2000年的61.6%降至2009年的9.4%。

1990―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构成变化情况(%)

注:保险收益、其他投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和知识产权收入四个指标自2002年开始统计。

出租房屋收入“唱主角”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租房屋成为众多城镇居民家庭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据2009年5000户城镇住户调查分户资料显示,有253户家庭有出租房屋收入,平均每户每年的出租房屋收入为15443元,这些家庭85.5%的财产性收入来自出租房屋收入。同时,有出租房屋收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6.2%。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达300元,比2002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32.9%,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达51.1%,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角。

股息红利收入成“新星”

股息与红利收入指购买公司股票所获得的各种收益,包括股票发行公司按入股数量定期分配的股息、年终分红,股票买、卖所获得的营运净收益。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投资理念也不断增强,股息红利收入成为理财收入的一大来源。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股息红利收入达111元,为2002年的6.5倍,年均增长23.2%,居财产性收入来源的第二位;股息红利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达27.3%,比2002年提高7.8个百分点,成为财产性收入的“新星”。

利息收入成“配角”

存款利息一直是我国城镇居民传统的财产性收入来源,但由于投资渠道的拓宽,昔日在财产性收入中唱主角的利息收入已成为财产性收入的配角。上世纪90年代,由于投融资渠道相对较少,人们的投资观念也远远不够开放,虽然有少数人涉足股市和投资房产,但大部分城镇居民只将余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是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渠道。1988年至1996年,城镇居民的利息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有的年份甚至接近85%。1997年,城镇居民的利息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下降到57.8%。进入本世纪,随着投资渠道的增加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存银行已不再是居民增加收入的唯一选择,利息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72.4%下降到2009年的9.4%,10年下降了63个百分点,利息收入退居财产性收入的第四位。

1988-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利息收入

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变化情况

其他投资收入、保险收益成“后起之秀”

其他投资收入指家庭从事股票、保险以外的投资行为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如出售艺术品、邮票等收藏品超过原购买价的那部分收入;投资各种经营活动(自己不参与经营)所获得的利润;财产转让溢价部分收入(如房屋买卖增值收入)。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投资和艺术品、邮票、古玩等其它项目的投资近年来大幅增加,加快了其他投资收入的增长步伐。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其他投资收入为49元,而2002年该项收入仅为1元。

保险收益在财产性收入中也有一席之地,但比重偏小。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品种日益多样化,投资保险,除有人身和财产的意外保障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储蓄增值功能,因而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保险收益为12元,比2002年增长3倍,但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仅为2.0%,是财产性收入中的“小弟弟”,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总体比重偏小。

今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的金融知识不断增加、投资意识不断增强、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增多,财产性收入来源多元化趋势会愈加明显。再加上十七大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利好政策,北京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内涵会更加丰富,总量也会不断扩大。此外,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健康增长也为财产性收入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让市民“有财可理,有资可投”。

上一篇:北京经济空间布局研究 下一篇:我心目中的统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