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7-20 10:59:13

深化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要】 课程建设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配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深化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五点思考。

【关键词】 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一、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高校各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越来越细,各门课程均片面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考虑,造成重复性知识在多门课程中出现,而有些重要的知识内容却被遗漏。一些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能力的养成,不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解决问题的答案都是按照传统思维定式得出,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教学内容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尚未建立,也阻碍了教学内容的系统配合。

2、课程教学方式呆板,考核方式单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一直得到提倡和重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开始在教学中得到体现。但是,应用的范围还很狭窄,应用的层次停留在初级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研讨式、竞赛式、实践式、学习小组交互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填鸭式”课堂讲授模式尽管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其存在的缺陷,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频繁使用。

考核是检查和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虽然各大高校都建设并完成了相关会计学的试题库,避免了不同老师出题难度不一、侧重点不同的问题,但是单一的试卷测试不仅呆板僵化,而且也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靠几个晚上死记硬背就能顺利过关。

3、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实验教学比重偏低

现代教育是建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基础之上的,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改革和创新,着力建立一种基于网络的、高速互动的、功能完善的、灵活方便的资源体制呼之欲出。虽然各大高校会计专业都已初步建立了学科专业网站以及网络课程,但是电子教案更新不及时、视频内容陈旧、学生和老师之间讨论交流和答疑沟通不够,很多老师和学生不习惯网络交流的方式,先进的技术手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合理运用,另一方面,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建立的学科专业教室,由于教育观念上的障碍和认识上的发展局限,影响了实验室的运作机制、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大多专业教室成为过去专业成果回顾和展示的场所,没有提供学生动手锻炼的空间。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沦,实践动手能力差,综合分析和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欠缺。

二、深化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1、全面转变教学目标

会计教育的培养方向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体现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纵观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落后于快速发展的会计职业,会计目标的转变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我国现有绝大多数的大、中专院校的会计教育都将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为“培养能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中级会计人才”。这样很容易造成只重技能训练,忽略素质的培养,而知识经济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数字环境下会计职业所要求的素质,对新技术敏感,自学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强,很显然,传统的培养目标是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

2、全方位改革教学设计

教育要重在过程而不完全在于结果,主要着眼于意识的培养、知识的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应将理论课和实训课完全分开,应该根据需要,将二者紧密穿行,甚至可以把理论课放在实习室上,边讲边演示,以便让学生学习操作,这样效果更佳。如由单向讲授逐步转向双向讲授,讲授方式包括教师提问、回答、引导和学生回答、提问等;在案例、模拟教学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但这些尝试还处于形式阶段,课堂气氛虽然热闹有趣,但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角度来衡量,是否有效值得考虑,在这种教学设计中,缺乏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适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综合素质为本,以国家指导方案为依据”的职业教育理念。

在教学上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设计方法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3、全程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当始终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高度概括和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形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岗位要求和素质养成的课程体系。

传统教育只注重“专业化”课程,学生视野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难以有新突破。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的孤陋寡闻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开设综合性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考虑将已有的专业课进行有机重组,压缩现有课程中的重复内容,使之确实反映本专业的基本要求,经过一定的调整、剔删、补充,构建新的精炼、高效的课程。

同一门课程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方向,应划分多个模块和档次,以显示课程要求上的弹性。或者,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基本实现,可以设置模块式课程体系,将课程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在指定某个知识模块中,具体选学哪门课程可由学生自定,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尽可能地多地开设选修课程,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应符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应该开设课内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平时各门课程的学习实践中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这一工具管理各项经济业务。集中性实践教学主要安排认知实习、专业调查、学年论文、专业模拟实验、综合演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必要环节。

4、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会计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死学为活学的一种会计教学法。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首先一定要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必须以会计实践活动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针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案例必须与会计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所选案例中应融入适度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或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能有效地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目的。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较复杂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余查资料,互相研究,以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课堂上,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是活跃的,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提高。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案例分析准备,指导他们查阅一系列必要的参考资料,为课堂案例分析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充当主角,各抒己见,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教师在旁起些指导性作用。最后在广泛讨论之后,让学生独立写出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要求学生不要照搬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要掌握在复杂多变的会计实践环境中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内容往往要借助教学手段来表达。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化教学。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随时实现跨学科专业的交流和研讨,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是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依靠其多维表现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从而能够增强学习效果,是教学手段创新的重要内容。三是要利用现有资源与其他高校通力合作。现在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都相继推出了网际互借服务,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推广到会计等各专业课程中来。这样避免了重复开发资源,并且在借鉴其他高校资源的时候,自身也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凤英、刘翠玲: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6(9).

[2] 徐娜儿:浅析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8(3).

[3] 熊岩: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经济,2009(4).

上一篇:本科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与成功考研的关联性分... 下一篇: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