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2-07-20 10:10:00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形成健康心理、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十分迫切需要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得到正确的指导与有效的帮助。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健全人格,塑造心灵,修身养性。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而思想品德课程是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具有积极地意义。随着政府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全体教师已经在“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上达成了共识。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如现行教材中的“认识自我”、“学会交往”、“善待他人”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教会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会善待他人、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有“珍爱生命”、“自强不息”、“社会负责”、“立志成效,报效祖国”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借助这些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讨论、感悟,将对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洗涤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时政热点,激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当今这个世界千变万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对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需要学生去了解与认识,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认识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与考验。当然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因此要把教材与时事相联系起来,让教学更具有说服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时事的选题应该多正面少负面。比如在上到九年级的“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时”,可以举这些例子:“爱心送考”的哥车队、党的好干部牛玉儒等。其次,让学生亲自搜集时政热点,如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日事件、党的十成功召开等,让学生多了解时事信息,拓展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对时事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热情。

三、创设情境,营造德育氛围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漫画、故事、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积极运用这一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1)讲故事,树榜样。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的“我们的社会经济权利”时,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穿插了中学生小智在购买到盗版的书,拿起法律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故事。通过故事,学生明白了应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道理。(2)利用播放歌曲、学生即兴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受到了深刻的德育教育,使得教学效果大大增加。如在讲到九年级“创造美好的未来”时,让学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导入方式,一种对国家的热爱,一种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学生顿时激情澎湃,学习热情也被激发了,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在这热烈的气氛中逐渐懂得:作为中国小公民,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

四、言传身教,历练师德

古人云,言传不如身教。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灵魂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都不能取代的一种教育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很多时候,教师会忽略了这种隐性的力量。因此想要端正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就要从细节做起,严谨治学,充分尊重学生。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才会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尊重学生,感化学生。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重大。

五、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一些单元活动课。教师可充分利用活动课,加强实践环节。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面对人生、面对挫折的本领,从而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开展一些如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如以“乡土”为主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家乡社会与个人生活中的实际,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还加深了对乡土风情的理解,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的思想品质。此外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

六、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市场对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思想品德教学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康人格。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春风化雨会有时。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思想品德教材完全解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 刘辉.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10(7).

[3] 王双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课外阅读(中下),2012(10).

[4] 蓝慧珍.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J].中学教学参考,2014(12).

上一篇: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下一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