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设计在现代办公建筑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20 09:46:40

浅谈绿色设计在现代办公建筑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办公建筑的企业形象代表、地处城市环境、有差别的空间类型、空间的时段性使用、公共空间的间歇性使用、类似办公行为及工位化使用等特征,结合我国当代绿色办公建筑实践,分析了这些特征对绿色设计的影响,以使建筑设计达到“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的绿色目标。

关键词:绿色设计;现代办公建筑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office building enterprise image representative, is located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genotype space type, the different space use, the public space of intermittent use similar behavior and location, office of characteristics of use, and combining with China's contemporary green office build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luence of green design, in order to mak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achieve "section land and materials, saving energy and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goal.

Keywords: green design; The modern office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现如今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新建与改造建筑都需考虑如何利用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式技术达到建筑“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的绿色目标。办公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型的内在特征,可归纳为企业形象代表、城市环境、有差别的空间类型、办公空间的时段性使用,公共空间的间断性使用等。针对这些特征采取适宜的绿色设计策略可更好地抓住问题本质,找到有效解决途径。本文以我国绿色办公建筑实践为基础,研究分析针对当代办公建筑特征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2当代办公建筑特征及其对绿色设计的影响

2.1企业形象代表

办公建筑代表着企业形象,集中体现在其外部造型、公共空间与表皮设计。有序而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体现了公司强大的竞争力,是企业宣传其企业理念的极佳窗口;通透表皮则将这种活力展现给城市。设计技术使得办公建筑在追求形象的同时取得良好绿色性能,双层幕墙、建筑自遮阳、退台形式、因地制宜的公共空间设计在获得美观的同时还可改善建筑及周围环境。办公建筑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角色从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绿色办公建筑的实践方向。随着“绿色”“低碳”概念在中国的兴起,绿色办公建筑成为企业向公众展示其富有社会责任感形象的途径,对于中国绿色办公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有利的机会。

实例分析:

地体形系数自遮阳形体

其建筑主体分为上下两个体量,下部体量为草坡覆盖的不规则体量,与绿地景观融为一体,通过透空的设备层与上部相连。上部体量为集约六面体造型,在南立面比下部体量出挑2.89 m~3.64 m;在东立面出挑0.95 m~2.02 m,夏季可提供自遮阳。同时,上部体量大部分外墙向内倾斜,避免表面过多的太阳辐射。六面体主要功能面朝向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和自然光为出发点,确定为南偏西2°。在呈现新颖建筑形象的同时,体型系数仅为0.298,远低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志》中规定的0.40。

2.2城市环境

大多办公建筑坐落在繁忙喧闹的城市环境中。城市环境可为办公建筑绿色设计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便捷的公共交通可减少建造、使用过程的运输、交通能耗;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为若干建筑共用,可提高使用效率,节约建设成本。城市环境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城市热岛效应增加了建筑制冷负荷;城市绿地面积有限,街道交通粉尘污染严重,进入室内的新风需净化处理;交通噪声严重,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办公建筑需做专门防噪设计;城市基地面积往往较为紧张,受城区规划、交通条件、周边建筑制约较多,建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较多因素,无法完全根据可持续性因素进行设计。

城市环境对办公建筑带来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对其主、被动式设计都有较大程度影响。城市环境对绿色办公建筑主动式技术的影响包括:通过空调系统实现通风换气,应选用舒适节能的健康型空调;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场地景观设置中水处理池等设施。其对被动式设计的影响包括:通过退台等形体处理在基地紧张的城市环境中争取尽量多有利朝向面和太阳能集电板铺设面;设置中庭作为建筑内间接采光通风通道;通过架空、屋顶绿化、渗水地面等方法还原城市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室内布局设置交通噪声缓冲区等。

实例分析:

该项目为厂房改造工程,原本厂房进深36 m,无法满足办公空间采光通风的功能要求,改造增加了中庭以解决采光通风问题。中庭顶部为玻璃采光天井且上面布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使得顶棚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又有一定的透光率。电池板同时兼有遮阳作用,大大降低了中庭辐射热,使中庭在过渡季节可以完全依靠自然通风取得宜人温度。中庭屋面设置了6个截面为3 m×3 m的太阳能热压拔风烟囱,集热装置加热烟囱内空气,以用热压原理强化中庭自然通风,可延长过渡季节近两个月,每年可节省电量60万kW~80万kW。

2.3有差别的空间类型

办公建筑内存有主、次空间之分。除办公、会议等主要功能空间外,还有一些次要辅助空间,包括楼梯间、收发室、档案室、储藏室、设备间等。同时,办公建筑内还有可能设置共享空间,如中庭、庭院、平台等。针对这一特征可高效划分办公建筑内各功能区。主要空间布置在最佳朝向面,以争取自然资源利用最大化;楼梯间等辅助空间可充当温度、噪声缓冲区,提高建筑整体节能性;中庭、庭院、入口空间可促进自然通风、采光。

实例分析:

中庭通风采光

中庭贯穿楼内的各层,是建筑内部通风系统中枢。中庭采用上小下大的剖面形式,配合中庭顶部电动可开启天窗,利用“文丘里管现象”和太阳能加热空气强化通风,缩短了全年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见图1)。

中庭也是室内自然采光中心。中庭天窗顶部设计有“S”形截面构件,阳光由天窗进入后,经构件两次反射,柔和地进入中庭,再经倾斜地墙壁漫反射后进入室内,既为室内空间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又消除了眩光。整个主要功能分析区域的采光分布十分均匀,采光系数达标面积比93.7%(见图2)。

图1某楼的中庭通风 图2某楼的中庭采光

2.4办公空间的时段性使用

办公建筑使用具有明显时段性,主要集中在日间,日间舒适度要求及能耗需求远远高于夜间。利用太阳能的办公建筑能量来源与能量使用时段具有一致性;日间太阳辐射是建筑得热的主

要来源,炎热地区的办公建筑则需做好遮阳、防眩光措施。重质材料可延迟建筑最热时间的出现时段至夜间;冰蓄冷技术可利用夜间城市用电低谷时段储存能量供日间使用。这一特征可带来的节能优势,我国许多办公建筑未充分利用。仅少数项目使用了冰蓄冷技术。原因主要是目前针对该特征的冰蓄冷空调等建筑技术成本较高,与其他技术相比使用不便,节能效果也不明显,设计者倾向使用其他技术手段达到同等节能效果。

2.5公共空间的间歇性使用

办公公共空间使用具间歇、不定时性。交通公共空间除上下班时段大量集中使用外,其他时段零散使用;“沟通共享”概念的广泛传播使得公共空间在办公建筑内所占比例、重要性都有所上升。一方面,公共空间应及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环境;另一方面,无人使用时,其各项环境指标应适当降低以减少能源消耗。公共空间间歇性使用的特征主要影响我国绿色办公建筑照明、暖通系统等主动技术。使用系统感应系统调节,可根据空间占用情况及时调整设备状态。自控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要归功于设计者对办公建筑的充分认识,也得益于该项技术应用的较低成本。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下一篇:关于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几个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