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若银钩 飘若惊鸾

时间:2022-07-20 08:32:18

因为三门峡毕竟距离郑州较远,更因为不事张扬,樊贵敏虽身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协助主席主持日常工作,然而他的“出镜率”并不是很高,不是那种“风云人物”。他的性格真率豪爽,缜密藏于内,而诚挚宣于外,饶有古风。他能克己,不循私,对人事、艺术,一以贯之,因而有号召力,时日既久,在三门峡的青年书法家中,渐渐形成了“带头大哥”的意思。工作上的事,他敢安排,安排了能落实;艺术上的事,他敢批评,批评了别人能听得进去。在书法圈内,人与人之间并无真正的隶属关系,许多时候,人格魅力、艺术资历、见识乃至于创作水平,就是“权威”的保障。

樊贵敏其实是老书法家了。早年,他在汉隶、魏碑、章草等方面,均下过精深的功夫。在1992年,曾获得“河南省第三届中原书法大赛”二等奖。“中原书法大赛”作为河南当代书法复兴初期的重要赛事,往往成为河南书法家在书法界拥有资历的标志,许多中原书法家,也正是因为首先在“中原书法大赛”中崭露头角,而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甚或以书法为志向、为职业。早期的书法活动,对于成功者的意义,在于肯定了他们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身份。樊贵敏也是这样,最初的激励,带来了他书法的第一波爆发。1993年于他是个辉煌的年份,樊贵敏连续在全国高级别的赛事中六次夺得一等奖、银奖,并入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在那个年代,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足以骄人,而在当地,当然已牢固奠定了其名家的地位。

如果仅凭“挟以小慧”,一时的荣誉纷纷,也未必是好事。数十年来,人物浪淘,昙花一现、“各领三五年”的情况,简直太多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吃老本的人,肯定会被淘汰。曾经与书坛朋友谈到近二、三十年来书法人物的代谢,最终有所共识:那就是,一直立于潮头、引领者,有共同的特点,都有沉潜功夫,都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读书、作文,一直在临摹,一直在交流。反之,沾沾于过去的成绩,失去了文化、经典的滋养,而滋生了一身“大牌”脾气的人,注定会落后而湮没。凡学问、艺术、事业,恒心、毅力是必不可少的,“贵在坚持”。樊贵敏就是有韧劲、永不停步的人,他似乎不声不响地继续在各种展赛中摘金夺银,尤其是节节入展全国第六届、第七届书法篆刻展,第七届、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这样的重要展览。而面世的书体,也由拿手的章草,扩展到行草、楷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十载寒暑,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二波爆发。2003年到2004年,他的书法活动逐渐频繁起来,在多项展赛中叱咤风云,而且入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和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十年的坚守,谈何容易!

樊贵敏可谓各体俱能,最擅章草,其次行草,其次楷书。中原书家群,大都有碑学背景,樊贵敏也不例外。三门峡这个以仰韶文化、虢国文化为基调的地方,孕育出的也大都是三代汉魏情怀。樊贵敏也因为有篆、隶、魏碑的基础,接受章草、在章草书方面率先取得成就,可谓顺理成章。书法复兴初期,元明调的章草还往往被视为正统,差不多掩盖了章草书的源头和本来面貌。所幸,王蘧常、谢瑞阶、郑诵先等名家,引导了当代章草的正确方向;进一步上溯沈曾植、王世镗等,更开启了章草书直接汉代的路径;加上简牍的大量出版面世,使人们认识了章草在简牍中的本初面貌。樊贵敏的章草,正是受王蘧常等大家的启示,上溯皇象、索靖、张芝,进一步探究简牍,才豁然开朗,溯流穷源,与隶书、魏碑的气息和用笔方法贯通,产生了笔墨淋漓、拙巧互用、古意盎然的境象。特别是他近乎草藁的章草书,放手写去,不顾整饬流丽,而务求古质雄肆,不期然与他为人处事中的真率、豪迈和厚道相融会,因而醇厚浓烈,耐人品味。他的章草获得广泛的赞誉,实为功力、才情、心臻并至的结果,实至名归。其章草衍而为行草,端庄流丽、刚健阿娜,便与颜真卿行书气息有相通处。他的行草书笔力浑厚,结体开张,墨气淋漓,富于感染力,而时不时、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章草色彩,则有效地遏止了过于流动而产生的浮滑巧佻。有个名家曾说“章草是书法的味精”,可以让书法古味更浓,的确是有道理的。相应地,他的楷书也定格在魏晋、初唐之间,尤其小楷以“锺、王”为本,不求精工巧丽,而务求扎实生辣,出入铭石、写经,甚有古质之感。

全面的成就,来自于全面而持久的努力。他令人钦羡的作品之后,寒暑青灯,一语何可道尽?更难能可贵的是,老樊不老,不仅于书写中肆其功力才情,他也颇为时尚,做起形式来,也不输于晚辈后进。也许,书法的美术化趋向,在当代,尤其在展览体制下,不可避免,他也是察觉于此,而有意为之的。纸质、纸色的选择搭配,款式的构思设计,以及印章的运用等,也确实增加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樊贵敏始终保持着艺术敏感,关注着书法发展的动向,这大概也是他二十年常写常新的原因之一。

当然,像所有书法家一样,我认为樊贵敏的书法,也是在路上,也有许多地方不够丰沛甚至留有缺陷的地方。比如,追求沉实泼辣,可能就会有细节的不足;偏于碑学滋养,可能有失帖学的蕴藉等。他自己也正在整合、探索,差不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思路,而正在实验和完善。我过去虽与樊贵敏交往甚少,然而一夕之谈,一见如故,比相处既久,而始终隔膜,强得太多了。我相信,樊贵敏书法的第三波爆发,即将来临,或者已经来临。请诸位拭目以待。

(作者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

上一篇:此身宛若云一朵 下一篇:公办社团与民间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