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7-20 07:55:39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学的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与化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关注,新课改也提出了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77-02

现今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令人注目,为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的基本国策其中一项任务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加速这一任务的完成,加强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青少年是环境保护事业的未来和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推动整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还可以提高和完善化学知识和技能。

一、强调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相结合的内容

高中化学中很多知识点都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例如,“氧及其化合物”这一化学知识点就与“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空洞”等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密切相关;还有“硫及其化合物”这一化学知识点就与酸雨的形成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学习“石油和煤”这一化学知识点时,就不得不结合实际中“温室效应”这一环境现象。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学知识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及这些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才能更好地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

首先,在学习“氧及其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将“光学烟雾”和“臭氧层空洞”这一现象结合书本知识点,向学生重点介绍与分析。在介绍“光学烟雾”时,教师应将光学烟雾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一一讲授给学生,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由于生活中大量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导致的光化烟雾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由于过于严重的光化烟雾导致的一些负面影响等。在播放完案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总结光化烟雾的具体为危害有哪些,并介绍一些可以防止光化烟雾的措施和方法,由此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臭氧层空洞”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臭氧层的概念、形成和作用,然后再介绍其危害与预防措施,在介绍时要与“氧及其化合物”这一化学知识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生活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影响,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其次,在学习“硫及其化合物”这一化学知识点时,教师应将其与生活中发生次数越来越多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的酸雨结合在一起。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述酸雨的形成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的程度越来越高,工业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越来越多,从而使得空气中的硫酸和硝酸越来越多,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酸雨。又因为酸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进一步由课本知识点引入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基于书本知识点论述酸雨的危害和预防酸雨的措施,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了解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

另外,在学习“石油与煤”这一化学知识点时,教师就应将最引人关注的话题“温室效应”搬到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述“温室效应”的概念,然后结合书本知识,讲述二氧化碳、甲烷及碳的氧化物和氟氯代烷等这些气体是如何导致“温室效应”的,然后再举例分析“温室效应”的危害,最后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举出一些“温室效应”的现象,并结合书本知识提出如何预防和改善“温室效应”。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然而,高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数都是敞口式和半封闭式,导致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虽然,由于学校条件的改善,很多实验材料都得到了调整与改进,但仍然有些实验在实施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对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教育者积极探索,加强环境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应引导和辅助学生提高实验的规范性。在提取细小的化学物质时,教师应强调学生对不同形态的化学物质采用不同的化学器具,并且在操作工程中应小心翼翼,以免一些粉末状或液体物质散落在空气中或地上,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在采用托盘称量物质时,教师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不断强调称量步骤,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的操作。通过教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和辅助,完善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实验的习惯,提高学生操作的准确和熟练程度,以此避免因药品洒落、挥发等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还应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在化学实验课上,既能让学生亲眼目睹教材中所要求的实验现象,又能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使化学实验课做到不污染环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引用,就给化学教师带来了方便,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操作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成视频或影片展示给学生。

三、将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实践教育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课程,换言之,化学教学和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野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时,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各种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这些地区发生的一些环境污染,进行探索和解析形成原因,结合课本知识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和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总而言之,加强环境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实验室、社会实践中的渗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化学创新技术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从而推动整个国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家发.环境教育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62.

[2]周玉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怎样注意环境教育[J].考试周刊,2009,(27).

[3]许新旺.可持续发展与当代环境教育[J].当代与社会主义,2008,(5).

上一篇:走,找陨石去 下一篇: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