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建设探析

时间:2022-07-20 06:58:56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建设探析

摘要:通过分析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的“定单式培养”是光伏专业建设的唯一途径,对光伏专业如何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探讨,同时还探讨了光伏专业建设的保障与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专业建设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日益减少,寻找、开发新型替代能源已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零污染”的特点得到人们的共识,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光伏发电即太阳能发电,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太阳能发电技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新能源作为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新兴行业之一。

一、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片主要生产基地,生产了世界70%太阳能电池片。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与《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有条件地对部分光伏建筑进行每瓦最多20元人民币的补贴。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也刺激了我国太阳能电池应用的增长,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迅猛发展。

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也指出,大力发展湖南太阳能光伏产业,使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千亿元级”支柱产业。长株潭城市群正着力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光伏专业人才尤其是生产和应用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非常匮乏。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文件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建设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既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光伏产业发展的要求,对于学校也是很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我国的光伏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的建设与传统的专业建设模式存在很大差异。

二、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太阳能发电在2000年以后才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的光伏产业也是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太阳能发电专业人才储备相当少,目前国内除了某些综合性大学的硕士与博士层次有光伏材料方向外,本科教育还没有光伏发电专业。即使是光伏材料方向的硕士与博士毕业生也与光伏企业生产要求与太阳能发电的应用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不仅是新建了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师资,而且能满足光伏企业要求的技术性人才也比较匮乏。

(二)硬件投资成本大

我国的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三个方面。上游生产硅棒,通过对不纯的硅沙采用各种化学物理方法提纯成满足太阳能电池要求的纯净单晶硅或多晶硅棒;中游则是用纯净的硅棒生产太阳能电池片;下游主要是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包括生产客户所需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为客户设计、安装、调试各种光伏发电应用系统。

根据光伏产业链的要求,光伏专业可分为三个方向,一个是偏中上游的光伏材料方向,另一个是偏中下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及应用方向,第三个是光伏建筑一体化方向。但无论那个方向,专业所需的实验实训室硬件成本均相当大,光伏企业一条生产线的投入均在亿元以上,即使是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中试线也需要500万元以上。

(三)供专业建设参考的资源少

目前,在我国除了江苏及少量地区有少数高职院开办了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外,大部分省份都没有开办此专业。即使开办了此专业的高职院校,其开办的时间也比较短,专业建设还在摸索之中,还没有成熟的专业建设方案。

(四)光伏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正因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长,目前社会对光伏产业和光伏发电专业均还不太了解,尤其是广大考生及考生家长对光伏专业不太熟悉,如在招生时如宣传力度不够,光伏专业将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招生计划。

三、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建设探讨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式培养”是唯一途径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光伏专业与电子、自动化、机电等传统专业明显不同,电子、自动化类专业就业面广,行业覆盖宽,校企合作的“定单式培养”有利也有敝,最大的问题是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因此这类专业很难深入地实施定单式教育。但光伏专业与之不同,我国目前的光伏企业主要是生产多晶硅、单晶硅或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基本相似,行业范围窄,学生就业除了在太阳能应用型企业有所差别外,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岗位基本相同,针对某一企业定单式培养的毕业生也能满足其他光伏企业的岗位要求。另外,光伏专业的开办本身就是当地光伏产业发展的产物,为当地光伏行业、企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是光伏专业的主要目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唯一途径[1]。

1.光伏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1)解决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促进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前面论述了由于光伏专业成长时间短,学校的专业师资匮乏。但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的力量,能较好地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派送校内专任教师下到合作企业锻炼,促进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2)部分解决硬件投资成本大的问题。由于光伏生产线的投入成本太大,学校是不可能建设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供学生实训,因此,只能走校企合作的途径来满足学生专业实习与生产实习的要求。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专业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

(3)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光伏专业的就业面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相对较少,因此“定单式培养”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根据企业发展的规划实施定单培养,使招生与就业有机结合,解决了供求矛盾,避免了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

2.校企合作项目

(1)员工培训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合作。校企双方互认挂牌,学校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利用学校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企业要求,为企业提供包括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每年接收一定数量学生的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

(2)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学校能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源,聘请企业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教学、实训指导等工作。同时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模式,建设课程资源等。

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项目研究开发,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

企业能接受学校派遣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为其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保证挂职效果。

(3)订单培养、合作办学。订单培养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唯一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订单培养,首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以及学生后继发展的要求共同制定。教学模式既要考虑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规律,也需考虑企业生产的需要。一般采用“2+1”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较为合适。其具体操作为:三个学年中,学生在校学习2年,企业顶岗实习1年。学生在校学习的两年期间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每年8月在企业从事为期3个月左右的生产实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进行通用能力的训练,又能在企业得到专业实训,还可解决光伏企业8月左右是生产旺季的需求[2]。

为保证订单培养的效果及校企双方的利益,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设立专门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选派技术及管理骨干参与订单培养班级教学工作。此外双方还需共同建设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室以及共同实施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

(二)政府与学校的支持是重要的保障

光伏产业已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七大新兴行业之一,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也将光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之一,因此学校领导应该坚定光伏专业建设的信心,敢于在光伏专业上投资。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光伏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拨付相应的专业建设经费。

(三)学校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是必要的措施

1.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由于光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因此学院引进光伏专业人才时应该打破传统重“学历与职称”枷锁,降低学历与职称的要求,引进光伏企业一线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技术骨干。另外,学校还需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方案,通过给予优秀光伏人才特殊的待遇来吸引人才,建设光伏专业师资队伍。最后,现有师资的培训尤为重要,为满足光伏专业的教学要求,派送现有的青年教师下光伏企业锻炼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

虽然校企合作能部分解决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但学校也需要建设必须的基础性实验实训室。包括建设太阳能电池基础实训室、太阳能发电系统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以及在校园内建设一条2KW以上的太阳能发电应用系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设一条太阳能电池生产中试线,满足学生在校内生产实习的要求。

3.打造节能降耗、宣扬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宣传氛围

通过在校园中建设太阳能发电应用系统,利用校园媒介大力宣扬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太阳能发电技术专业网站,开展节能降耗等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又宣传了学校的光伏专业,扩大了社会认知度,为光伏专业的招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和才,蔡健,李海林.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高职院校自身合作能力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7-38.

[2] 李相平.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构建“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人才管理实践,2010,(5):67-68.

上一篇: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职业院校中外语学习边缘化现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