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初探

时间:2022-07-20 05:38:34

应用型本科高校考风建设初探

摘 要:考风是高校校风、学生学风的一种体现,备受高校重视。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和学校方面存在的客观因素,针对高校考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建设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考风建设;作弊现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305-03

一、高校考风现状

考试作弊现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在各类考试中作弊现象都普遍存在,急切需要解决。目前高等院校的各种考试中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作弊现象。皖西学院作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而在学生实际培养过程中,考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我校应用型学生考查体系尚未建成,仍旧采用考试作为学生学习和培养效果的主要考查手段,因而作弊依然是考试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直以来,考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部分,广受教学管理人员的关注。针对考风建设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首先从大学生主观作弊心理和高等院校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地分析了考试作弊的起因;然后,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对策;最后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灵活考查方案。该方案对进一步促进我校考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作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作弊心理

作者在高校从教多年,监考经历丰富,在考试中时常与作弊学生“短兵相接”。表1是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2009年以来由本院教师所监考的专业课程中学生考试情况及违纪情况的统计(专业课以每人平均5门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也在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考试中违纪人数在增加,违纪比例也出现了小幅增长,说明学生作弊现象逐渐严重,我院的考风受到了较严峻的挑战。也正是在监考中见证了学生考风的下滑,促使了作者对学生作弊产生原因的思索。经过分析总结,作者认为学生作弊行为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即“相由心生”。本节将从心理方面对大学生作弊的主观原因进行分析[1]。

依赖心理。由于依赖心理而作弊,源之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薄弱。近年来,新入学的学生大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拥有较好物质条件,自小娇生惯养。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都具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其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多的关注孩子物质需求的满足,缺乏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独立生活的开始后,离开了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他们身上体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意识,没有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这些学生会对考试作弊有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

投机心理。大学的管理相对高中来说要宽松许多,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是顶着升学压力学习。进入大学后,没有了这些压力,又缺乏自制能力,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逃课、旷课或沉溺于网络与游戏中,对学习的投入几乎为零。这样的学生到了考试时完全“裸考”,肚里没货,一点不懂,就只能寄希望于作弊,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

冒险心理。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平时又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刻苦,而且屡次考试不及格。面临退学、留级、拿不到学位证的危险,他们为了能顺利毕业,便产生了作弊的冒险心理,在考试时铤而走险地作弊。

功利心理。现阶段我校按照高校的通行做法,将学习成绩与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等挂钩,甚至说是决定性因素,部分学生为了获取这部分利益,取得更好利益,巩固竞争优势,从而选择了作弊。有的学生甚至为了获得物质利益选择作弊,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的表现。

虚荣心理。有些学生平时表现较好,甚至是学生干部和党员,因此平时参加活动较多,上课时听课质量较差,考前复习不充分,为了维护自己的既有利益,如各项荣誉、奖学金、甚至是“面子”,借考试作弊取得好成绩,以继续保持自己的荣耀和地位,满足个人的虚荣心。

盲从心理。“谁抄谁沾光,不抄白不抄”这是目前高校考试前学生的一个典型心理。这种心理和社会浮躁、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学生的盲从心理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在他们看来诚信仅仅只是个口号,不是他们的准则。甚至有些同学将其他同学的作弊行为看成一种时尚,进而趋之若鹜。

讲义气心理,帮助他人作弊不是作弊的错误认识。有些同学学习成绩不错,面对同学、朋友的请求,难以拒绝,被动地成为作弊的参与者。这一部分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好,但考试时总有这样那样的“求助”。面对着老乡、同学、熟人,又不好开口拒绝,且认为这种不算作弊,为其他学生提供答案。这类学生作弊被抓之后,会觉得自己非常冤枉,认为不能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作弊。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行为的界定及危害性认识不清。

不平衡心理。对考试作弊对自己、其他同学及社会的危害的认识不足,看到别人靠作弊取得好成绩,而自己辛苦努力的结果还不如作弊同学时,就产生了不平衡心理,觉得别人是在走“捷径”,自己是“吃力不讨好”,再加上趋同心理的影响,让这些学生感到“别人都作弊,我不作弊吃亏,我作弊也算不了什么”,最终加入考试作弊的队伍。

(二)客观原因

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产生除了有上述学生主观心理因素外,还有高校自身所存在的客观因素[2]。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社会上一些经济至上、诚信缺失、、等现象缺乏正确的鉴别,导致一部分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扭曲,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当他们看到社会上一些营私舞弊者得到好处而未受到惩罚,便试图模仿,从中受益;也有部分学生只顾眼前利益,频繁逃课打工赚钱,在自己能力有限或学习努力程度不够的情况下,便产生了以作弊蒙混过关的念头。

监考不严。有些监考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监考职责,监考过程中不注意维持考场秩序,给作弊学生以可乘之机。有的监考老师同情学生,不想学生因作弊而受处分,对作弊行为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作为态度。

教育管理工作缺失。部分任课教师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对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不闻不问,仅在考试前组织有针对性的复习,勾重点、划范围,给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作弊的可能。

考试制度不合理。考试是反映教学效果、检查教学质量、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目前,各高校多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多属单纯记忆的范畴,考试题型客观题比重过大,缺乏对平时成绩和表现的考核,造成“一卷定乾坤”的现象。面对考试压力学生选择铤而走险。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风建设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从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的不同之处在于突出“应用”二字。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模式上,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等。以企业或行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3~4]。皖西学院2009年9月获批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的建设中成果斐然,但在考风建设和考试模式改革上仍存在不足,对此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考风建设给出几点设想,以适应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摆在第一位,常抓不懈。同时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切实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端正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态度,让学生懂得作弊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从精神层面上遏制学生作弊思想的产生。

(二)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强化学生良好的自我诚信意识[5]

这是很多高校的共同的做法,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应如此,通过诚信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这也是高校在培养高等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三)改变教育模式[6]

我校现阶段在创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过程中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如将很多课程实验列为单独课外实验,单独评分,效果很好。作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建设,将实验和实践环节不再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而是将此类作为单独课程,凸显其核心地位,通过此类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综合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四)创新考核机制[6~7]

目前我校的学生考核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考查,一种是考试。考查课程往往通过学生的平时上课情况及最后提交的作业或论文来进行考核;而考试科目通过考试及参考学生的实验、实训及平时成绩来给出综合评定[6]。其中主要的问题是考试的分数占据了60%~70%的比例,导致一试定成绩,在考核环节忽视了应用型的要求。我们希望能降低考试成绩比重,增加学生应用型考核机制,加强过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具体设想如下:第一,逐步降低考试分数所占比重,通过三年的时间改革,将现有的考试成绩比重由原来的60%~70%降至50%;第二,逐步完善实验过程考核体系。现今,实验等的考核体系更多集中在对最终报告的评分上,作者引入过程考核,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结果、积极程度、团队合作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实验课程考核标准;第三,引入实训基地的先进考核手段,参考企业的薪酬机制,根据学生的实训结果和成果进行评价。

四、总结

多年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监考经历,使得作者对高校作弊现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然后结合作者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和实施方案。本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慧英,张英.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6):81-82.

[2] 刘江兵.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59-61.

[3] 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4] 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4):75-79.

[5] 蔡红梅.论大学生诚信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6,(4):58-61.

[6] 彭勤革,彭建业,薛克昌.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106-108.

[7] 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

上一篇: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常见问题 下一篇: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