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教学研究中的几种不合理倾向

时间:2022-07-20 05:12:00

浅谈校本教学研究中的几种不合理倾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已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意义也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在现实的校本教学研究中,在认识与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行为出现偏差,学校管理者对此应该予以重视,力争尽快步人正轨。笔者通过实践调查与观察,发现校本教学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合理倾向。

一、内容窄化的倾向

目前,学校在进行校本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内容窄化的倾向,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注重课堂的研究,实质上是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忽略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课程开发的研究。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要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认真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实际的情形是,有部分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最能体现学校课程管理自主性,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具有不可低估作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实施或是有名无实,或是以课外活动取代课程的实施;有的地方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监控时,走入了新的误区,一味地监控评估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的教学质量,而学生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未被纳入监控评估之中,这样导致学校教学研究进一步窄化,对本来不够重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更加忽略。

二、形式主义的倾向

在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其一表现为:教研主体与教研分离。教师是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而目前在许多学校,校本教学研究成为个别骨干教师或年轻教师的“专利”,广大的教师游离于校本教学研究之外,校本教学研究中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教研停留在单个针对自己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状态,教师之间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其二表现为:广大教师对校本教学研究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校本教学研究当作额外的负担。如,经常有老师说:“我教学任务都完不成,哪有时间搞校本教学研究?”有的老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有的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拼命地要求增加课时,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的课时,而不是去分析其具体原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其三表现为:一些学校将校本教学研究作为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地引导教师发现现实教育中具体的、真实的问题,为了搞校本课程开发,绞尽脑汁想问题,结果想出的问题脱离教学实际,甚至对摆在面前实际的教学问题视而不见,却热衷于搞省级、部级课题,而这些大课题,并非是从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升出来的共性问题。这种形式主义的研究现象在很大范围内存在。

三、研教分离的倾向

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研教分离的倾向。其一表现为:新课程教学的知行脱节处处可见。如:认同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知道“用教材教”,但仍然“教教材”;知道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就是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和能力;知晓新课程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没有认真组织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其二表现为: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也就是指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课题,问题意识缺乏。如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深入政治教学课堂,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是教学主体并无意识,对自己要做新课程的主人并不感兴趣。学生缺失主体意识的现象还比较广泛地存在着,而我们教师也没有积极地进行探索。其三表现为:教师缺乏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研究的意识。如,对提高有效教学的研究,涉及课前有效备课、课堂有效教学、课后有效巩固等方面,如果仅仅在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关注,这个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四、经验主义的倾向

在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经验主义的倾向。其一表现为:很多地方由于新课程培训不到位,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理念准备不足,在全面推进、实施校本教学研究过程中,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仅凭经验和肤浅的认识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许多校本教学研究仅仅停留在听课、评课等浅层次上,缺乏对某个问题的持续深入关注和研究。如,有的地方表面上开展“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多轮”等行动研究的形式,却往往不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其二表现为:教师不愿学习教学理论,希望有现成的操作模式,将校本教学研究简化为一系列的操作程序,有的甚至刻意标新立异,总结出一些所谓的操作程序与模式,导致校本教学研究徒有其形,缺乏内容与精神。如,同伴互助,就是同一学科的几位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专业引领,就是搞一次教研活动,安排几位老师开开课,请教研机构的学科教研员来做做点评。其三表现为:教师仅仅关注个人的经验。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如,有的学校虽然申报立项进行教师专业化策略课题研究,却对目前教师专业化策略研究进行到什么阶段,主要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等问题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很多总结出来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视而不见,给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4]滑,研究性学习导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5]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6]黄燕,中国教师缺什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8]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学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基于主体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下一篇:凝聚家校合力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