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

时间:2022-07-20 04:47:03

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

摘要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大力推广抗病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适期喷药防治、大力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保型农药、合理混用农药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139-02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水稻的生育特点,在不降低防效的前提下,在防治适期内使用无毒、低毒、无残留、无污染环境的化学药剂去防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以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使生产出的水稻产品能真正体现绿色、环保。该项技术在抚宁县稻区实施以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大力推广抗病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近几年,抚宁县主栽的水稻品种主要是肯育系列(肯育20、肯育18、肯育16、肯育8号等)、中作93、津研及盐丰系列品种,这些水稻品种对部分病虫害均有较好的抗性,如肯育系列对水稻恶苗病、青枯立枯病有较好的抗性,中作93、津研及盐丰系列对水稻穗颈瘟病有较好的抗性。

2 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播前对水稻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较好地预防秧苗期病害的发生[1]。如用3%石灰水浸稻种72 h或用2%福尔马林药液浸种3 h可预防恶苗病的发生;用5%浸种灵2 mL浸种6 kg,浸稻种72 h可预防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的发生;用60%高效瑞毒霉(或进口瑞毒霉锰锌)粉剂100 g加适量水拌稻种50 kg可预防水稻青枯、立枯病的发生。

3 适期喷药防治

抓住病虫害防治适期用药或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防治,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或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抚宁县,水稻生长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稻蝗、稻水象甲、稻飞虱等。

3.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发病时首先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暗绿色斑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云斑形病斑,后期扩展到叶片上,在叶片上形成病斑并很快腐烂,影响水稻抽穗、灌浆、结实[2]。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从田间发病初期开始,当田间病株率达10%时,使用5%井冈霉素水剂3.75 kg/hm2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为7 d [3]。注意要大剂量、大水量防治,多对水,让药液与发病部位充分进行接触,从而起到控制病害的作用。

3.2 稻曲病

稻曲病发病后在水稻穗部形成墨绿色的病粒,既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同时病粒又有毒。稻曲病的最佳防治适期是在水稻破口前的3~5 d,最佳药剂是50%DT杀菌剂2.2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4]。早于或晚于这个时间用药,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3.3 稻瘟病

稻瘟病主要有2种类型,即叶瘟病(急性叶瘟)和穗颈稻瘟,叶瘟病发病时就是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急性病斑;穗颈瘟发病时就是在穗颈上产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一般偏施氮肥、长期灌深水,容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防治叶瘟病应在田间出现急性病斑后用10%稻瘟快枪水乳剂450 mL/hm2或40%稻瘟灵乳油1 500 mL/hm2对水750 kg喷雾,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为7 d;防治穗颈瘟病应在水稻破口前3~5 d和齐穗期各喷药防治1次,使用药剂仍是10%稻瘟快枪450 mL/hm2和40%稻瘟灵乳油1 500 mL/hm2,对水750 kg喷雾。建议:最好使用10%稻瘟快枪水乳剂防治稻瘟病,因为该药剂不仅能防治稻瘟病,而且可兼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恶苗病、病毒病等病害,一药多治,更重要的是该药剂属于混合脂肪酸水乳剂类型,具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等特点。

3.4 水稻二化螟

二化螟在抚宁县每年发生2代。二化螟以幼虫钻蛀和咬食稻茎为主,在田间形成枯心苗,影响产量,因此当田间出现枯心苗时应当及时用药防治。抓住1~2代二化螟的防治适期用药,可大大提高田间防效。在抚宁县1~2代二化螟的防治适期分别是6月25—30日、8月8—15日。其最佳防治药剂有2种,一种是18%杀虫双水剂3.7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另一种是48%毒死蜱乳油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注意喷药前要先将田间的积水排净,然后再喷药。

3.5 水稻稻蝗

水稻稻蝗又叫“蚂蚱”,它是危害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稻蝗的幼蝗对药剂的抵抗力最差,要抓住这一特点在稻蝗处于1~3龄期用药防治,可大大提高防效。具体的用药时间应当以田间扫网虫龄调查的结果为准。目前,最好的防治药剂是48%毒死蜱乳油1.5 kg/hm2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

3.6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在抚宁县每年发生1代,危害水稻2次,即越冬代和田间1代,其中以越冬代对水稻的危害最大,田间1代成虫对水稻的危害不大,但是田间1代的密度决定着第2年越冬代稻水象甲的密度,因此每年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治应当有2次;第1次是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水稻插秧后的3~10 d内,用药防治效果最佳。一般来讲,越冬代稻水象甲在水稻插入本田3~7 d内开始从越冬场所大量向本田内迁移,因此这时用药防治,可消灭大部分害虫,往往靠边缘的水田秧苗受害最重,一块田中间的秧苗受害较轻。在当地未见幼虫危害秧苗。第2次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这时是田间1代稻水象甲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因此在此时用药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稻水象甲最好的药剂是有机磷和菊酯类混合药剂如28%稻乐丰乳油1 000倍液喷雾(或40%百虫亡、20%杀虫新功夫等)。这类杀虫剂速效性好,见效快。

3.7 稻飞虱

飞虱种类主要是灰飞虱,以成虫、若虫混合发生为主。其从每年的8月上旬开始危害,主要集中在中上部叶片和茎上吸食为害,随着水稻的陆续抽穗,稻飞虱将向穗部转移为害。可用48%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20%啶虫脒1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或用噻嗪酮、毒死蜱合剂750 mL/hm2,对水750 kg喷雾。注意事项:用药时对水量不少于750~1 125 kg,均匀喷雾;喷药时间应在16:00以后,避开水稻花期。

4 大力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保型农药

一般用75%高含量三环唑粉剂防治稻瘟病,该粉剂不含硫磺,对水稻安全,低毒、高效[5]。用10%稻瘟快枪(或稻菌敌)水乳剂防治稻瘟病,该药剂属混合脂肪酸水乳剂,无毒或低毒、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该药剂还兼治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病毒病、恶苗病等病害。用18%杀虫双水剂防治二化螟,效果较好,杀虫双属沙蚕毒素类制剂,低毒,残留少。

5 合理混用农药

推广和使用新型混合制剂或在同一时期使用不同药剂,以达到同时能防治几种病虫害,达到一药多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在实际用药时,在不降低药效、相互之间又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提倡几种药剂同时使用,以达到一药多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6]。如在防治纹枯病时,提倡在井冈霉素中加入稻乐丰、杀虫双等杀虫剂,既能防治纹枯病,又能防治稻蝗、二化螟;对于偏施氮肥的地块,提倡在杀虫杀菌剂中加入适量叶面肥(含锌、钾),以达到既能防治病虫,又能补锌补钾,起到增产的作用[7]。提倡使用30%稻丰灵水剂,该药剂既能防治纹枯病,又能防治二化螟。

6 参考文献

[1] 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6(6):33-34.

[2] 秦玉金,鞠国钢,胡荣利,等.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初探[J].华北农学报,2005,20(S1):172-176.

[3] 牛本永,周玉琴,朱衣成.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4):74-75.

[4] 黄世文,余柳青.国内稻曲病的研究现状[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2):45-51.

[5] 陈德林,刘赵康.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246-248.

[6] 张永礼.兴安盟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2(4):29-31.

[7] 赵白鸽,刘嗣伟.沿黄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配套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5):20-21.

上一篇: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效果研究 下一篇:临沂市小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