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小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8-08 03:05:21

临沂市小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临沂市小麦主要病害种类,阐述了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及种子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科学进行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小麦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山东临沂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143-01

临沂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该市粮食播种面积常年在76.67万hm2左右,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7.33万hm2左右,小麦产量高、用途广,是临沂市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迁、栽培制度的变革和品种的更换,小麦病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产。为有效地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对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1 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

据2008—2012年小麦病害发生情况调查,临沂市小麦病害主要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丛矮病、黄矮病、根腐病、全蚀病、线虫病等。小麦花叶病毒病、腥黑穗病也有零星发生,特别是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根腐病等发生危害严重,常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成为小麦生产的重点防治对象。

1.1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临沂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小麦从苗期至抽穗后都可受害,引起苗腐、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重。2010年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调查,调查品种为临麦4号,从始穗期(5月1日)开始,每5 d调查1次,至黄熟期结束。结果表明,在临沂麦区一般5月11日左右开始发病,后迅速发展,到6月5日左右达到发病高峰,以后病害随着小麦的成熟和气候条件的不适宜而趋于稳定。

1.2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为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小麦的重要病害。锈病发生的轻重与品种抗病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密切相关。如果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病菌数量充足,气候条件适宜,锈病就会流行。在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已定的情况下,锈病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和菌源数量。如果早春气温偏高,4月又多雨,条锈病有可能在临沂发生流行。叶锈病的发生与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降雨量、气温关系密切,如果降雨量偏多,气温适宜,发病重。小麦抽穗前后,如果气温比常年高,降雨量又偏多,外来菌源数量较大时,秆锈病有可能流行。在适于锈病发生的时期,如果多雨、高湿、露日偏多,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在栽培上,氮肥用量过大,造成小麦徒长,锈病发生严重。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以减轻锈病的发生危害。

1.3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发病严重时麦穗也可受害。2009年,对白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品种为烟农19,从4月5日开始,每5 d调查1次,至黄熟期结束。调查结果表明,该病春季一般4月10日开始发病,后逐渐发展,5月5日开始加重发生,5月30日达到发病高峰。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品种、气候、栽培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果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病害有可能大发生。小麦白粉病在温度0~25 ℃均可发生,15~20 ℃为发病最适温度,10 ℃以下发生缓慢,25 ℃以上病情发展受到抑制。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低温、阴湿或干旱条件下,发病重。小麦密度过大,或施氮肥过多,造成植株贪青,麦行间通风不良,发病往往严重。

1.4 小麦纹枯病

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2009年对小麦纹枯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品种为临麦4号,从3月1日开始,每5 d调查1次,至2009年6月4日结束。调查结果表明,3月中旬病菌开始活动并继续危害,4月中旬至5月中旬病害迅速发展,5月中旬末达到发病高峰,5月下旬以后,病害停止发展。小麦成熟前在发病部位产生菌核,病菌以菌核和菌丝开始越夏,秋季小麦播种后再进行侵染危害。

2 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的同一生育时期,往往有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在防治时,注意分清防治重点,在重点防治主要病虫时,兼治其他病虫害,几种药剂合理混合使用,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的目的。

2.1 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

种植抗病高产良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易行的方法,要因地制宜地选育和引进抗病、丰产良种,并搞好种子的提纯复壮,防止混杂。种植时合理布局,注意品种搭配,防止品种单一化,以免小麦病害流行,造成极大损失。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10~15 g,对水700 mL,拌麦种10 kg;或20%粉锈宁乳油10~15 mL,对水700 mL,拌麦种10 kg。

2.2 加强栽培管理

麦收后应及时翻耕,铲除田边地头杂草,以减少菌源;合理安排茬口,有计划地实行轮作,在重病地块种植地瓜、花生、豆类、瓜类等非寄主作物或改种水稻2年以上,可减轻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的发生;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氮、磷、钾肥合理使用,以提高植株抗病力;足墒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2.3 科学进行药剂防治

播种至秋苗期主要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等,可用20%粉锈宁乳油或10%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5~0.20%拌种[1-2],可有效地预防白粉病、锈病,并兼治其他病害。返青至抽穗期主要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用20%粉锈宁乳油1.2 kg/hm2,对水750~900 kg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用5%井冈霉素水剂2.25~3.00 kg/hm2,对水1 125~1 500 kg,均匀喷于小麦茎基部,防治纹枯病。穗期主要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病害,可用20%粉锈宁乳油1 200 mL/hm2,对水750~900 kg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等。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初期,可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1.50~2.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 kg/hm2对水喷雾防治,流行年份要间隔7~10 d再喷药防治1次[3-4]。

3 参考文献

[1] 尤美云,马志东,黄洁,等.苦参碱植物农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6):17.

[2] 牛本永,周玉琴,朱衣成.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4):74-75.

[3] 季士生,李岩.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2):25-27.

[4] 宋玉立,何文兰.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0(4):14.

上一篇: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 下一篇:1952—德宏州玉米产量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