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探究

时间:2022-07-20 01:28:05

基于微博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探究

摘 要:通过分析微博平台和研究性学习的耦合性来说明选用微博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平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势,并阐述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应该处理的几处关系。

关键词:微博;研究性学习;模式

一、微博和研究性学习之间的耦合性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无论哪种提法,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过程性四个特点,这四个特点在不同程度也体现在了微博中,微博的某些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部分需求,如,微博的资源共享性、微博的移动交互性、微博的过程记录功能等。

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区别于应试教育下的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或者为适应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而体现。自主性和开放性,离开了社会网络就变成了应试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有名无实。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社会网络的形态比较松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处于弱链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和移动智能终端小型化、低廉化后,整个社会网络就开始收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变得更加紧密。同时个人也更容易进入到社会网络的不同节点,社会网络的开放性变得触手可及。而微博,是移动互联网下一个便捷版的社会性网络,这个网络中具有真实且触手可及的开放性,那么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

二、微博助力研究性学习

微博与研究性学习所具有的耦合性,并不只停留在表面。先进的交流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吴清霖对某高一年级所做调查,8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微博,54%的学生经常浏览微博(每周5次以上),17%的学生通过手机随时浏览微博。研究性学习看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以及经验的分享,以往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能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微博的平台,学生乐于把学习过程中所见所思所感所做随时展示出来,能够激发内在的求知需求。同时学生通过微博也认识到更多对相同研究课题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对研究性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处理的关系

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人数会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和知识水平发生变化。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学龄上,学生的积极性反应在观点的发表频率上。如果学生发表信息的频率较高,那么会造成小组成员微博界面出现信息冗余。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会用较少的信息展现有价值的观点,低年级的学生则需要在大量的信息发表中才会出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需要根据小组成员发表信息的频率和有价值信息出现的频率做出分析判断,再确定合适的小组容量。

教师可以通过关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同时也很容易发现那些游离于小组之外的学生,并给予他们提醒和鼓励。教师在提供帮助信息前也需要判断小组成员的研究方向有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偏差。在出现偏差后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信息支持,在迷路中为学生提供方向上的指点。

专家可以是某个领域专门研究者、也可以是资深的学科教师、大学专业教授等。专家的参与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进度。尽管专家对研究性学习小组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但并非参与专家越多越好。尽管在相同领域,不同专家也有着不同的研究角度,当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中出现多种都具有影响力的声音时,学生的行动就会变得无所适从。

微博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网络,基于微博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自然也成为开放网络的一部分,那就必然会受到网络中其他人的关注。从积极方面看小组成员会因为受到网友关注而增加积极性,网友贡献的智慧也有利于研究的顺利实施,有的网友甚至可以充当专家的角色。从消极方面看,微博中不乏爱吐槽喷饭之类的网友,那么这群网友就自然会对小组成员造成一定的压力。

基于微博的学习活动给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了很多便利,家长只需关注孩子,就能够看到孩子在微博上的学习情况。但并非家长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就有利,家长在微博上对孩子的关注需要以家长和孩子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否则家长的关注可能成为孩子弃学的导火索。

在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的时代,研究者和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交软件的发展,将社交行动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优秀的商业社交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广泛的用户群和完善的生态结构,这些是研究人员开发的软件所无法匹敌的。因此,教育研究者与企业合作或许能够取得具有真实影响力的成果,而避免成为一个个无人踏入的研究孤岛。

参考文献:

[1]吴清霖.微博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信息技术,2011(5):19-20.

[2]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以新浪微博在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03):49-51.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上一篇: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