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定制的内涵及其分类研究

时间:2022-07-20 12:40:25

大规模定制的内涵及其分类研究

摘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21世纪主流的生产方式。文章对学术界有关大规模定制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观点并对大规模定制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在借鉴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大规模定制;大规模生产;竞争优势;标准化;客户订单分离点

中图分类号:F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4-0078-06

收稿日期:2009-12-30

大规模定制的第一个倡导者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他在1970年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设想: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83年他又提出了一种理想化的生产系统,并称之为“非大量化”,意即这种生产系统能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这些观点引起了许多读者,特别是企业界和学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1987年斯坦‘戴维斯首次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为“Mass Customization'’,即大规模定制,并指出“一般说来,与其竞争对手相比,一个企业越能在大规模基础上提供定制化产品,就越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1990年,戴维斯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发展,此后西方许多学者开始了此方面的研究,企业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1992年策略远景LLP公司创始人之一约瑟夫・派恩二世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描述,并指出: “企业正在经历这样一场转变,即从大规模生产标准产品转变为有效地提供满足单个客户想法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产生了‘大规模定制’的制造模式”;“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从此,拉开了大规模定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序幕。

一、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概念

有关大规模定制的定义,最早是斯坦・戴维斯(1990)界定的,他将大规模定制定义为:一种可以通过高度灵敏、柔性和集成的过程,为每个顾客提供个性化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在不牺牲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以单件产品的制造方法满足顾客个性需求的生产模式。约瑟夫・派恩二世(1992)将大规模定制定义为:是指在大规模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定制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它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范式,是透视企业竞争的新方法,它将识别并实现个性化客户的需求作为重点,同时不放弃效率、效力和低成本。Mitchell M Tseng等(1996)认为,大规模定制是以接近大规模生产的效率生产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其目标是通过增加多样化和定制化提供令客户满意的商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但并不相应地增加成本和交货期。

我国学者在此方面也做了丰富的探索。周炳海等(2000)指出:大规模是指生产产品的批量大,定制是指按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别的服务,大规模定制生产是一个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影响和产品的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现代化大批量制造模式。徐福缘等(2001)认为:大规模定制生产是一种以类似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交货期进行定制产品生产的新的生产模式,它力图解决按照客户特殊需要组织生产而带来的产品设计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邵晓峰等(2001)认为:大规模定制是在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重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柔性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的产品的一种生产模式。刘晨光等(2001)认为:大规模定制是以人、组织、技术等制造资源的有效集成为获取核心能力的基本组织原则,以“大规模”、“大范围”、“大联合”的有效实施作为管理运作基础,以实现产品高度个性化、快速响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具有较低的(甚至为零的)变异成本为获取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达到生产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为基本目标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祈国宁(2003)认为,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生产与管理模式,它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于一体,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在标准化技术、模块化技术、现代设计技术、并行工程和可重组制造系统等技术与思想的支持下,将定制产品的生产问题,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重组,全部或部分地转化为批量生产,使其既具有大批量生产的高效率、低成本,又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李仁旺等(2005)认为,大规模定制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通过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在标准化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并行工程和可重组制造系统等技术和方法的支持下,最终实现根据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以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实现定制产品的过程。

从上面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在概念的表述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在含义上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大规模定制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目标,以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为手段,实现客户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生产方式。

二、大规模定制的特点

先进的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基础和保障。快速反应和低成本是大规模定制的两个支柱,个性化是大规模定制的核--心。因此,大规模定制的本质特性可从三个方面来描述:高度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低的定制成本。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是指产品或服务能够最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按照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制”的,即是真正且全面地实现深层次的“客户”主导。快速响应变化的市场需求,是指当客户的需求产生以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制造(或提供)客户所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不会因为批量小、个性化程度高而导致生产(或服务)组织困难和加工(或服务)周期的延长,也即能够实现高度的柔性化生产(或服务)。较低的定制成本,是指在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同时,并没有因此而导致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大幅增加。为此,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中,企业以客户提出的个性化需求为起点,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或服务,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生产方式。

(二)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为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要求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这就必须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企业能够快速地获取客户的定单;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能够根据在线定单快速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技术保证迅速生产出高质量的定制产品。

(三)以模块化设计、零部件标准化为基础。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想是:将定制产品的生产问题通

过产品重组和过程重组转化为或部分转化为规模生产,充分利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优点。通过模块化设计、零部件标准化,可以规模生产各模块和零部件,减少定制产品中的定制部分,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的交货提前期和减少产品的定制成本。

(四)以质量为前提。在大规模定制中,由于产品是定制的,客户退回的产品无法像大规模生产的标准产品一样还可以销售给其他客户,要保证企业能有效运行,则要求有高质量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作前提,要求有零缺陷的制造(或服务)过程作保障,要求有顾客满意的售后服务作补充与完善。

(五)以敏捷为标志。在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中,企业与消费者是一对多的关系,企业以不变应万变。而在大规模定制中,企业与消费者是一对一的关系,企业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需求,要快速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要求企业具有快速的反应机制,即通常所说的敏捷组织,这种敏捷不仅体现在敏捷产品开发、柔性的生产设备、多技能的人员,而且还表现为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精炼。

(六)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在未来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大规模定制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将产品开发、设计、制造、装配、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供应链管理将合作企业连结起来,按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三、大规模定制的分类

从理论上来说,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要满足顾客所有的需求,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更多的企业只是提供更多样化的模块或产品(或服务)供消费者选择。这是定制化程度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大规模定制争论的主要焦点问题。有些学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企业可以确定产品或服务定制的范围,顾客再在这个范围内作出选择;有些学者则认为成功的大规模定制系统应该能够将真正的个性化与高弹性的部件变化和标准的过程综合在一起,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顾客的定制需求程度各异,因此大规模定制从定制这一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一)大规模定制的分类

学者们从产品的性质、企业的技术水平、供应商的参与程度、顾客的要求程度等不同的角度对定制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分类,梳理如下:

1 Lampel和加拿大著名战略理论家Mintzberg(1996)认为,在完全定制与完全标准化之间存在一个战略的连续集,并根据顾客参与设计的程度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的五种类型,即完全标准化、部分标准化、定制标准化、剪裁定制化和完全定制化。

(1)完全标准化。是指大量生产标准化产品。

(2)部分标准化。是指为各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即多样化生产标准化产品。

(3)定制标准化。是指从选择标准化的零部件开始进行定制。

(4)剪裁定制化。是指从产品的制造阶段开始定制。

(5)完全定制化。是指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定制。

2 Ross(1996)按定制发生点的位置不同,将定制分为核心式定制、多样化定制、生产后定制、零售式定制以及自适应定制五种不同的定制类型。

(1)核心式定制。即顾客能够修改核心零部件。

(2)多样化定制。是指由品种多样化推进的定制。

(3)生产后定制。是指产品生产后通过对服务的定制来实现定制。

(4)零售式定制。是指在零售商处实现的定制。

(5)自适应定制。是指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定制。

3 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1997)根据定制切入点的不同和客户偏好的不同把大规模定制生产分为合作型定制、预测型定制、适应性定制、装饰性定制四大类。

(1)合作型定制。是指定制企业通过与客户交流和合作,帮助客户澄清需要,准确设计并且制造出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是一种客户参与的定制。

(2)预测型定制。是指企业在深入了解客户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预测为客户分别提供所需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而客户不参与定制过程,也不知道这些产品和服务是为他们定制的。

(3)适应性定制。是指企业为所有人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但是在客户使用它们的过程中,这些产品能够自动调整或客户根据其特殊需要进行适应性修改和重新配置。

(4)装饰性定制。是指企业以不同的包装把同样的产品提供给不同的客户。这种定制方式适用于客户对产品本身并无什么特殊要求,但要求包装符合其特定要求的情况。

4 达夫・阿尔福特等人(2000)根据顾客参与设计、装配和销售过程的不同程度把汽车业的定制分为外形定制、选项定制、核心定制三种类型。

(1)外形定制。是指在汽车销售商处进行的定制,如客户要求增加一些新的零部件或变更一些标准件。

(2)选项定制。允许客户从各种选项中选择模块,不改变产品的设计,定制活动从汽车装配开始。

(3)核心定制。是指客户参与汽车的设计过程,汽车完全按客户的特定需求设计的。

5 祁国宁、顾新建和李仁旺(2000)引入了客户订单分离点(Customer Order Diseoupling Point,CODP)的概念,他们按CODP在生产过程中的位置不同,将生产方式分为按订单销售或称为库存生产、按订单装配、按订单制造、按订单设计四类。

(1)按订单销售。是指在产品销售阶段,客户根据个性化的要求选择企业提供的标准化产品或服务。

(2)按订单装配。是将预测生产的库存零部件装配成客户需要的定制产品。其装配和销售活动是由客户订货驱动的。

(3)按订单制造。是根据已有的零部件模型,对零部件进行制造和装配后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其采购、部分零部件制造、装配和销售是南客户订货驱动的。

(4)按订单设计。是指必须重新设计某些新零部件才能满足客户订单的需求,进行制造和装配后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其全部或部分产品的设计、采购、零部件制造、装配和分销等都是由客户订单驱动的。

6 邵晓峰、黄培清等(2001)根据企业定制活动在设计、制造、装配和销售生产过程中开始的阶段,把大规模定制划分为设计定制、制造定制、装配定制和自定制四种类型。

(1)设计定制。是指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特殊要求的产品。在这种定制方式中,开发设计及其下游的活动完全是由客户定单所驱动的。

(2)制造定制。是指接到客户定单后,在已有的零部件、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变型设计、制造和装配,最终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的生产方式。在这种定制生产中,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固定的,变型设计及其下游的活动由客户定单所驱动。

(3)装配定制。装配定制是指接到客户定单后,通过对现有的标准化的零部件和模块进行组合

装配,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的生产方式。在这种定制方式中,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都是固定的,装配活动及其下游的活动是由客户定单驱动的。

(4)自定制。自定制是指产品完全是标准化的产品,但产品是可客户化的,客户可从产品所提供的众多选项中,选择当前最符合其需要的一个选项。因此,在自定制方式中,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装配都是固定的,不受客户定单的影响。

此外,Duray等(2000)从顾客参与的起始点在价值链的不同位置和产品模块化的不同类型两个维度,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的四种类型:创造式、参与式、模块化式和组装式。Swaminathan(2001)根据产品是否模块化和流程是否模块化两个维度,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的四种类型:部件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采购标准化。Piller和Stoko(2002)根据企业与顾客的交互程度和产品的可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的四种类型:添加式、吸引注意力式、产品构成式和利用电子服务创新式。Silveira等(2001)在综述了文献中的多种分类方法之后,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的一般化的八种类型。八种类型包括始于设计的定制、始于制造的定制、始于装配的定制、额外的定制、额外的服务、包装和分发的定制、始于使用的定制和标准化的定制,这八种类型的大规模定制表明定制可以起始于价值链的任何点。

(--)我们的观点

我们把企业生产运作的全过程分为设计、制造、装配、销售和售后服务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是由一系列的运作环节所组成。企业在生产运作的每一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任一环节都有可能为客户提供定制产品(或服务)。最终定制从企业哪一个阶段及该阶段的哪个环节开始是受产品(或服务)的性质、企业和客户三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客户。一般来说,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越低,客户对其定制化程度要求就越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越高,客户对其定制化程度要求则越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能满足客户定制化要求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因而,不同行业产品特点不同,可能存在不同形式的定制;客户的需求不同对大规模定制的定制要求也会不同,从而产生不同层次的定制。同种产品,不同的企业,由于企业技术水平的差异,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定制过程中,不仅有层次的问题,还有广度和深度的问题。正如Lampel和Mintzberg所指出的:在完全定制与完全标准化之间存在一个战略的连续集。我们与两位学者的观点稍有不同的是,两位学者看到更多的是企业向客户提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即使不同的消费者购买了标准化的产品,但在购买时不同的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包装、售后服务等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两位学者忽略了产品制造后阶段所存在的不同,也即并没有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借鉴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我们从供应链角度出发,认为在整个生产运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定制的连续集,并根据客户参与程度的不同和企业定制活动在生产运作阶段的不同将大规模定制分为完全性定制、设计定制、制造定制、装配定制、销售定制、服务定制、标准化定制七种类型。

1 完全化定制(Complete Customization,CC)。是指客户参与从设计开始到售后服务的生产运作的全过程。此种定制,企业主要给客户提供必要的指导、技术支持、原材料和生产运作的场所。如自制陶艺,客户通过整个过程的体验,充分享受到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2 设计定制(Design To Order,DTO)。是指产品从设计阶段开始就按客户的订单需要进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的生产方式。如房屋装修,此时的产品设计是客户与企业共同完成的,但设计后的制造、装配等工作则是由企业完成。

3 制造定制(Make To Order,MTO)。是指产品在开始生产制造以前的设计等都是按大规模生产方式进行的,而在制造阶段是按客户的订单需求来定制生产的。此时,客户需求的改变直接影响到了产品制造阶段,产品的制造不再仅仅是企业的事,而是由客户与企业共同来完成的。如客户可以直接参与产品的物料清单的确定,大部分机械产品属于此类生产。

4 装配定制(Assemble To Order,ATO)。是指产品在装配之前的各个环节上都是按大规模生产方式进行的,只是在装配活动开始按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定制装配。如个人计算机等。

5 销售定制(Sale To Order,STO)。是指产品在销售环节以前的各个环节都是按照大规模生产方式进行的,只有销售活动是按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制的。如产品的包装等。

6 服务定制(Service Customization,SEC)。是指产品从设计到销售都是按大规模生产方式进行,只是在销售出去以后企业要按客户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钢琴,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专业性的调整。

7 标准化定制(Standardized Customization,STC)。是指整个生产运作过程都是按大规模生产方式进行的。如一些日化产品、居民一般性的生活消费品等。

为了将问题简化,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产品的定制点在生产运作的某一阶段开始,并不表示定制活动就是从这个产品在该阶段的起始活动开始的,也并不表示这个产品在该阶段以后所有的运作过程都要定制,而只是说明这个产品的第一个定制点是从该阶段开始的,它有可能开始于该阶段起点,也有可能开始于该阶段的任何一个运作环节,其后的生产运作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运作环节都有可能有定制要求,也有可能完全没有。

在此,我们引入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的概念,也即是指企业生产运作活动中由基于预测的大规模生产转向响应客户需求的定制生产的转换点。该转换点有可能出现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任何一个环节,有关大规模定制的分类及其定制化运作状态见图1。

图1只是粗略地反映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下的定制化运作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完全化定制,并不意味着企业完全没有大规模的生产,企业还是有可能向客户提供他所需要的由大规模生产方式所生产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同样,其它的定制类型,也并不表示其后阶段及其各阶段所有的运作都是定制生产的,它同样也存在着大规模生产。也即,这里的客户订单分离点,是指由于客户需求差异所带来的在该阶段某环节某些工作需要由大规模生产转向顾客需求定制生产的转换点,而客户需求没有差异的部分同样是通过大规模生产所完成的。

上一篇: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着力打造“智慧广东” 下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贸易结构变动与风险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