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机制分析

时间:2022-07-20 12:33:43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机制分析

摘要:随着老龄化、高龄化的日益严峻,养老机构意外事件高度频发且愈演愈烈,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有效应对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特点和演化机理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为规范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系统、运行流程、保障措施等提供了有益参考,构建出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机制。

关键词: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机制

一、引言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失能老人有3750万。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其中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正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特别是近年来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4304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年末收养老年人293.6万人,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19.8万张。预计到2020年,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5~40张,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但是,随着老年人这一高危人群数量的不断膨胀,养老机构内各种灾害、事故、安保、疾病、伤害、死亡、纠纷等意外事件的高度频发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积极预防和应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对于妥善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加快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特点和演化机理

作为高危人群的聚集地,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内容纷繁复杂,主要有意外摔跌、锐器割刺、意外坠床、意外烧烫、误食误饮异物、吞咽困难、意外爆炸、意外感染发炎、慢性病防治不当、突发疾病、自杀自残、意外矛盾纠纷、营养不良、健身不当、意外中毒等十余类意外事件,其诱因之多、破坏之大、传播之快、扩散性之强、矛盾之复杂已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同时,养老机构意外事件是不断演化的,即意外事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类别、级别、性质、影响程度等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养老机构在老人坠件中救治处置不及时,不仅可能危及老人人身安全,也可能会演化为老人家属和机构间的矛盾纠纷,甚至演化为老人的意外感染发炎或死亡等。综合以上演化类型,我们将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演化分为转换、蔓延、衍生、耦合四种形式。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演化机理如图1所示。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转换是指由于各个事件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当某种意外事件在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引发了另一种事件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转换,应对这一转换的过程中,必须以解决最先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的影响为主,并且要根据先发生的意外事件预计可能造成的新的意外事件,最好是在事件转换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蔓延是指随着时间的推迟,意外事件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例如,有些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对老人及家属所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不仅会对养老机构的和服务声誉等造成影响,甚至会在社会上使老人和家属对同类型的意外事件产生心理恐慌,因此其波及的范围不完全局限于养老机构之内,理应让所有关注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的人们提高警惕。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衍生是指尽管先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了新的意外事件发生,但并非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例如,养老机构中老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导致一方老人心情郁闷,进一步导致老人锻炼身体时心不在焉而被运动器材伤害等,这都是衍生出来的意外事件。此外,意外事件发生后,养护人员处理不当或工作疏忽等也会导致新的意外事件发生。

意外事件的耦合是指由于意外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个意外事件在另一个意外事件的作用下发展演化,从而使两个意外事件相互促进、不断壮大。例如,一旦某种传染性疾病在养老机构中突然发生,一些健康老人由于精神恐慌而思想压力过大、抵抗力下降反而成为了易感染人群,给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提供了外部条件,这反而加速了意外事件的恶化。

三、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机制

所谓的应对机制是指养老机构为了更好地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等各种意外事件而建立起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和制度安排。它主要由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系统、运行流程、办法举措等内容构成。

(一)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

根据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特点和演化机理,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养老机构具有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能够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养护服务,因此维护老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养老机构最基本的职责和使命。当意外事件发生时,保护老人的人身安全是首要的,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客观要求。

2. 积极预防原则。在养老机构中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实时对老人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是这一原则的有力体现,它不仅有利于把意外事件消失在萌芽状态,也能够提高护理员、机构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克服消极应对的麻痹心理。

3. 科学应对原则。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科技手段在意外事件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强。养老机构在意外事件的监测、预警、决策、执行等诸多系统和环节中都应注重现代科技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等方面作用,确保意外事件科学有效处理。

4. 快速反应原则。在老人这个特殊群体中,意外事件具有突发、高发、复杂的特点,必须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处理,一旦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发生转换、蔓延、衍生和耦合机理,从而使事态不断恶化、矛盾不断升级,给老人和养老机构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5. 依法应对原则。在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坚持有效合法地应对处置程序和步骤,形成合情、合理、合法的应对机制,切实有效地维护老人、家属及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

第三,形成意外事件应对实施的良性运行机制。养老机构应建立规范统一、成熟完善的意外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监管和落实,切实做到对意外事件的科学预判、细致分析和有效应对。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意外事件分析报告制度,依照意外事件报告的相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在意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切实保证意外事件信息的准确、及时、客观、全面。养老机构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对意外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评估,进而针对意外事件的类型和级别启动相关预案,重大级别以下的意外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本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实施;对于超出本级处置能力的意外事件,要及时争取相关安全部门、医疗机构或社会其他力量的指导和援助。意外事件应对处置结束后,应及时客观评估和总结,以便今后更加成熟地应对类似意外事件。

第四,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每年对养老机构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安全教育与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充分的岗前教育培训,换岗或离岗半年以上的及采用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意外事件应对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要特别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意外事件应对工作方面的培训,如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养护服务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知识、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应对举措和自救互救知识、应急预案的演练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检查和考核,使养老机构安全责任人全面掌握机构安全监测、控制、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全体工作人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更高水平。

第五,创新实施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养老机构作为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可以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紧密结合,形成政府、养老机构、保险公司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合作共赢的良好机制,不断降低意外事件的损失和风险。为了引导和支持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积极参与意外伤害保险,各地区应结合财政实际状况,适度提高投保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经费补助,由地区财政、民政和养老福利机构共同出资,通过多种方式创新实施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减轻养老机构经营压力,提高社会养老机构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例如,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综合责任保险意外身故赔偿限额、意外身故丧葬费用、意外残疾赔偿限额、残疾用具费用、意外医疗赔偿限额,根据规定比例标准对人体损伤程度进行赔偿等。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在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方面要先行先试,积极总结实施经验并加以扩大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咏,徐永德.中国高龄老年人长期照护实务研究的挑战、回应和反思[J].老龄科学研究,2013(06).

[2]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3]陈和娟.2006~2011年宁海县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02).

[4]张志华,江秀玲,钱巧霞等.安徽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5).

[5]赵云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

[6]姜卉,黄钧.罕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实时决策中的情景演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01).

[7]杨馨玫.高校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8.

[8]吴国斌,王超.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微观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5(06).

*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GXS4B07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上一篇:湖北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骨木镶嵌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