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补白,绽放学生的思维

时间:2022-07-19 06:26:37

文本补白,绽放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文本表达的空白处放飞思绪,点燃激情,就能闪现灵动、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之作,选自他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而又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儿时的闰土短暂而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教学中我积极挖掘文本表达空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中想象、表达、创造,带领学生趟过语言理解的河流进行深入思考、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飞扬,从而到达言语表达的彼岸。

在这课的教学中,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闰土“捕鸟”这个片段时,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捕鸟体会闰土的聪明智慧,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这段文字的内容,在弄懂文字表达的意思后,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再让学生根据文字的表达利用简单的教具演示捕鸟的过程。然而,作者虽然用极简洁的语言、极简练的文字把捕鸟的过程写清楚,文字表达是“满”的,但是同时我更觉得透过文字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少年闰土的那份真挚情感也是满满的,这些都有待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感悟、揣摩。于是我根据学生的演示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看看在具体的捕鸟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在认真阅读、观看演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首先文中写到闰土说捕鸟一定要选择下雪的时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冬季,田野里的庄稼都收获归仓了,再加上大雪覆盖大地,鸟儿再找不到食物就会非常饥饿,所以这时的鸟儿会因为饥饿而一心只想获得食物就放松了警惕,所以这时候的鸟特别容易捕捉;有的同学说,要想捉到这些机灵的小鸟,所用的竹匾也很有讲究,一方面这个匾要稍稍重些,这样罩住了鸟之后才能紧紧地扣在地面上,才不会留有缝隙被鸟儿钻空逃跑。另一方面,这个匾还要稍稍深些、大些,这样才罩得住一些大鸟;还有的同学说,捕鸟用来支竹匾的木棒也很有学问,这根木棒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长短要合适。太短的话,支起的空隙太小,鸟儿不好钻进去,太长的话鸟钻进去虽然容易了, 但一旦它们发现有危险时逃跑也很容易;还有的同学说,木棒上系的绳子也是很有学问的,首先是绳子的粗细有学问,绳子太粗,需要的时候既不好拉,也容易被聪明的鸟儿发现有埋伏。绳子太细了,拉的时候会很不顺手。然后是绳子系在木棒的位置也是极有学问的,绳子系在木棒距上面顶端三分之一处比较好,这样在拉木棒的时候,它容易向其中一头倒下快速地扣住鸟儿。为了证明这一点,有的同学还相约课后做个实验来证明,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现在说到人要藏在哪儿。有的同学建议,人一定要做好隐蔽工作,因为鸟儿都是非常聪明的。但是人距离放匾的地方也不能太远,否则绳子也得增加长度,这样就容易暴露目标和捕鸟的意图。再说绳子太长的话,人在拉的时候也不容易做到快、猛、准,捉到的鸟就不多啦!最后说到放秕谷的问题。首先秕谷的多少要有讲究,太多了浪费粮食,而且食物太充足了,鸟儿一会儿吃饱了就飞走了。放得少了也不行,因为根本就吸引不来鸟呀。还有秕谷撒的地方也有说法,一定要在匾的四周少撒点,越往匾的跟前和匾的底下部分越要多撒,这样可以吸引鸟儿在享受美味时不知不觉钻进设好的陷阱里。现在终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最重要的就是那可以检验人是否足够智慧、期待已久的一“拉”了。说到这儿,大家更是各抒己见,讨论得滔滔不绝:有的说绝不能早拉,早拉的话,后面的鸟和那些还想进来却又没来得及进来的回头跑掉了;有的说也不能拉迟了,万一拉迟了,那些先进来的已经吃了不少粮食的鸟会想:先撤吧,万一不安全呢?这样虽然逮住了后边的,却丢了前面的。这样一讨论,大家都觉得要想把握这个尺度真是不容易啊!这捕鸟真是太不容易了!看着大家有些垂头丧气,我赶快给他们打气:现在你们想象一下,假设我们已经把上面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就这样等它们专心致志地吃的时候,把它们“捉拿归案”吧。就这样,在一步步不断深入讨论中,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捕鸟”过程要考虑的细节太多,在这整个过程中,只要一个地方做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此时学生都深刻体会到捕鸟真是太难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读文中闰土捕鸟的句子,动作虽然复杂,但各个动作都完成得干净利落而且流畅连贯,整个捕鸟的过程就是闰土完成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再读读捕到鸟的句子吧,学生体会到鸟的种类、数量也多,而且句子后面还使用了省略号。这正说明,我们大家刚才所讨论的和想到的担心解决不好的所有问题,闰土全都想到了,而且全都很好地解决了,所以他才能捕到那么多鸟呀!你们说,闰土厉害吗?正是因为捕捉了文章中精彩的情感留白,再一步步不着痕迹地逐层引导,才一步步逼近学生的生活认知,才能深深叩击学生的情感积淀和心灵深处。这时,学生个个都真心佩服闰土的本领了,在情感上与鲁迅先生达到高度契合。

《少年闰土》中对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因此,我非常希望学生能学师的言语表达方法,汲取一些鲁迅先生语言方面的营养。插图是文本有机组成部分,文本中就有一幅彩色插图,是闰土在对少年鲁迅说他在乡下的见闻。通过观察,它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情境,了解闰土与少年鲁迅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更进一步走进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情感。文中有多处闰土的外貌描写而没有“我”的外貌描写,所以,我就抓住文本的这一表达空白,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我”的外貌,再写一写“我”的外貌。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幅插图。逐步不断深入地追问:你是从哪儿看出来谁是闰土,谁是少年时的鲁迅的?起初,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来:因为文中有对闰土外貌的描写,“项上戴着银项圈”是闰土很明显的标志。再进一步追问:再仔细观察观察,你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在进一步引导下,有的学生说,从他们两人的衣着能看出来,穿着长衫的是鲁迅,而闰土是穿着短装的,因为鲁迅是少爷,他每天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所以穿着长衫。而闰土是管理祭器的帮工,他每天要做事情,穿短装会方便些。有的同学还补充说,不仅从两个人衣服的长短可以看出,还能看出两个人衣服的新旧。鲁迅的衣服色彩新鲜,是新的,闰土的衣服很旧了,看得出家里没给他做新衣服,只能穿旧衣服。有的同学说,从两个人的脸色也可以分辨出来。闰土的脸色紫红而且粗糙,可以想象他每天在海边种地,太阳晒着海风吹着,而且他还要干很多粗活。而鲁迅的脸色是红润、细嫩的,因为他不用像闰土那么辛苦,而且他吃得也很有营养。还有的同学说,从两个人戴的帽子也看得出来,闰土的帽子是黑色的毡帽,不管从色彩还是款式上看,都是穷人家孩子才会戴的。鲁迅戴的帽子是红色圆顶的,过去红色代表着富贵和吉祥,而且这顶帽子和我们现在的帽子款式都差不多,说明那个时候这顶帽子一定比较值钱,只有有钱人家的少爷才戴得起。还有的同学说,从两个人的坐姿也可以看得出来。闰土是坐在板凳上的,他虽然在向鲁迅说着自己的见闻,说得也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他还是坐得很端正。从坐姿上可以推测,他爸爸可能告诉过他,要守规矩的,不能太随便了。而鲁迅就不用这么拘束。我手写我心,学生由说到写,从观察、思考的吸纳到言语表达的倾吐,就是对作家语言营养的吸收,就是对作家情感的领悟。在这些教学准备之后,再让学生拿笔写“我”的外貌时,学生已经真的能做到胸有成竹了。我们说文字知冷暖,通过朗读我们能够体会文字背后的故事。那么,文本插图也是教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向读者传递了文字的冷暖,也能讲述动人的故事。它们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对文本这一处表达空白的深入挖掘,有效激活了文本的灵性,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完全放飞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老师只有积极地对文本中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断超越文本,才能发现并创造性地对文本留白进行适当的运用,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能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上一篇:激趣导入,上好课文的第一步 下一篇:开启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