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奋进,提升

时间:2022-07-19 05:39:46

我市推行“六模块建构式” 课堂教学模式时间已两年(“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政治教研组成员的实践中,经历了一个由质疑、彷徨到接受,由弱小、幼稚到奋进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一个又一个问题,同时也在努力探索冲出重围的策略。

一、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一)教育理念的滞后――面对“强敌”,不敢亮剑。

在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践中,遇到的最大的敌人也许就是自己了。开始,质疑声高于叫好声,抱怨声高于交流声。反思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教师对“六模块”教学理念有所误解、曲解。

(二)操作策略的匮乏――面对“强敌”,仓促亮剑。

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六模块”模式的内涵和操作策略,只注重形式忽视内涵,机械套用,课堂表面热闹,模式环节生硬,实质上是低效的,课堂拖沓,三维目标达成率低,背离了这项改革的初衷。我们教研组在初期推进过程中,归纳出这样几个瓶颈性的问题:

1.交流展示几乎变成优秀学生的个人秀,一般学生被忽视,学困生几乎没有机会。同时,展示的方式过于单一,也使学生失去展示兴趣。

2.互动探究,在有些课堂中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不动,场面冷清,要么乱动,场面热闹。

3.教师的精讲点拨是在关键处和疑难处的点拨指导,而在课堂中还有些不敢放手,面面俱到的讲解占有大的比例。

面对新的课改形式,站在课改的十字路口,究竟是迎难而上,还是抱残守缺,教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搭建平台,转变观念,勇于亮剑。

第一步: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作用。

第二步:做好集体备课,把高效课堂的探索作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中心任务。

(二)深入学习,掌握策略,轻松亮剑。

1.丰富展示方式,提高学生课堂交流展示的有效性。

从交流展示的形式上:单一地在黑板白板上书写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时间长了,学生会感觉枯燥。为此,我们增加了“三分钟时政演讲、百家讲坛、我当小教师、智力大比拼、辩论赛”等方式,交叉使用,丰富了展示的内容,激起了学生的展示兴趣。

从交流展示的组织上:教研组着重于小组成员角色分工这一问题的研究,这一研究任务主要由九年级备课组承担,在备课组研究的基础上,在教研组活动中又进行了集体研讨,制定了小组分工表,小组角色有主讲人、补充人、记录人、质疑人、总结人等,每周上课前将小组分工表发给各组的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各种角色组内可以采取轮换制,每周一换,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展示,锻炼能力。

2.搭建互动平台,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探究。

有的老师在上过公开课后,经常会抱怨:学生太气人了,一动不动,课上砸了,我也没办法。有没有办法呢?教研组从三个方面反思了这种现象:

(1)营造和谐氛围,让课堂成为互动的“乐土”。

在教研活动中,各备课组对这一问题都阐述了观点。七年级青年教师韩蕾蕾尝试着在课堂上利用网络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她提到有些网络语言如“山寨、、潜水”等,只要不是消极词语,适当使用,就会提高教师的语言魅力,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

(2)科学设计问题,让“互动”成为必然的选择。

问题设置就要重在其发散价值、生成价值,肤浅的问题,激不起学生讨论的热情。

(3)科学分组与评价,让“互动”绽放生命活力。

组内互动探究,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要么不知所云地乱嚷一气,要么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这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拖沓,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现象,策略有二:

①科学分组:教研组成员在反思过去的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认真钻研教育理论,在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协商后,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六至八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

②及时评价:经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摸索,我们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法,比如把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起来。这样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把过程性评价、即兴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评价的多样化。

3.深入研究学情,有效精讲点拨。

在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什么作用?是“保姆式”的面面俱到、喋喋不休的讲解,还是课堂的旁观者。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不管是包办还是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建构过程中应扮演好三大角色: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

参考文献:

[1]连云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连云港市教研室,2010.8.

[2]钱五海.政治课堂教学互动非本质现象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8).

[3]顾润生.探究学习“被泛化”现象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12).

[4]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点“亮”课堂 下一篇:学案编制及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