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蒹葭》中“秋水”意象与中国古代婚姻礼仪之关系

时间:2022-07-19 05:24:51

浅谈《蒹葭》中“秋水”意象与中国古代婚姻礼仪之关系

摘要:《诗经》中的诗歌《蒹葭》写的是一个男子强烈的追求一位美丽的女子。抒情主人公在水边芦苇丛中寻找心上人,心上人就在水的对岸,而抒情主人公“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却始终未找到心中深深思念着的她,伊人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b”,明明“在水一方”,却可望而不可及,那为什么不渡过河去寻找伊人呢?可见,阻隔主人公寻找伊人的主要还是眼前的这条“秋水”。 眼前的这条“秋水”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如果是普通的河水,凭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满腔热情和执着,一定会想办法渡过去,或是游过去,或是乘船渡岸,偏偏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心愿,可就是不能实现,因为这条“秋水”它在诗歌中是阻隔抒情主人公见到伊人的主要障碍,它是一种象征,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象征,和中国古代婚姻礼仪有着直接关联。

关键词:《蒹葭》 “秋水”意象 中国古代婚姻礼仪

《蒹葭》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写的是一个男子强烈的追求一位美丽的女子。抒情主人公在水边芦苇丛中寻找心上人,“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心上人就在水的对岸,而抒情主人公“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却始终未找到心中深深思念着的她,因为道路的艰难、曲折,“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是影响主人公寻找新上任的客观原因,同时,又说明了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历尽艰辛。到底在哪里才能找到我朝思暮想的伊人呢?伊人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b”,明明“在水一方”,却可望而不可及,因此,男子寻伊人而不得的主要原因应该不是因为道路的艰难险阻。

抒情主人公在天刚放亮就来到秋水边,直到太阳东升,也未找到伊人。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河滨,面对茫茫的秋水,等伊人等不见,寻伊人寻不着,心情何等焦急和惆怅!既然这么焦急,那为什么不渡过河去寻找伊人呢?阻隔主人公寻找伊人的主要还是眼前的这条“秋水”。只要渡过眼前这条秋水就一定能见到伊人吧?何况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是那么执着!可见,眼前的这条“秋水”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如果是普通的河水,凭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满腔热情和执着,一定会想办法渡过去,或是游过去,或是乘船渡岸,偏偏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心愿,可就是不能实现,因为这条“秋水”它在诗歌中是阻隔抒情主人公见到伊人的主要障碍,就如同是阻隔牛郎和织女在一起的银河一样,它是一种象征,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象征,和中国古代婚姻礼仪有着直接关联。

“秋水”的意象在《蒹葭》中象征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也就是说,真正阻碍男子和女子在一起的并不是现实的“秋水”,而是婚姻礼制。在我国古代的阶级社会里,男女婚姻讲究合礼、合仪,《礼记》中就有记载:婚姻者,合二姓之好。婚姻的成立是男女双方,两个家族的事情,讲究门当户对,同时,由家长决定婚姻的成立和解除,也就是说,在古代婚姻中男女双方无自由成婚的权利,而是要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时,成婚时也要明媒正娶,非媒不娶。在《诗经・氓》中“弃妇”婚前推迟婚期,约定“秋以为期”的主要理由也是“子无良媒”。由此,可见的诗歌中的“秋水”并不是一条简单的河,而是作为一种意象,象征着当时的某种社会力量,即阻碍男女自由恋爱、自由成婚的社会力量,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封建婚姻制度。

从“水”意象的原型意义看,水是生命诞生的源泉,是孕育生命的宝地,水象征着生命的孕育,而古代男女的婚姻也有着传宗接代的使命,所以,在婚恋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往往发生在水边,《蒹葭》中的“秋水”意象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从“水”意象的原型意义看,一条河水,隔开两岸,水自然就有阻碍男女随意接触的原型意义,因此,在婚恋诗歌中,“水”的意象有时象征着男女恋情“柔情似水”,有时则又可作为阻隔男女在一起的阻力的象征。《蒹葭》这首诗歌中的“秋水”意象恰好将这两种象征意义同时包含,而且又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对男女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限制表现出来,“秋水”表面看是男女主人公不得相见客观的阻力,实际上古代婚姻制度才是男女主人公不能在一起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古诗中的水意象[EB/OL].百度文库.

[2]胡山林.文学欣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讲师 担任《文学理论》、《古代文学作品》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注:此论文属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度科学研究项目

批准号是ZC1305

上一篇:巧妙运用情境,提升教学效益 下一篇:关于文兴乡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