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需求,感受价值

时间:2022-07-19 02:35:00

激发需求,感受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数据分析观念是抽象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以“统计与概念”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尤其是经历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教师要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数据分析的需求;组织识图活动,培养数据分析的意识;开展后续实践,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使学生在整个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有需求、有方法、能感受到价值,从而实现“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数据分析的需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案例]条形统计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数据收集的需求

1.欣赏:播放学校体育节学生在赛场上拼搏的照片。

2.谈话:今年体育节有拔河、跳绳、踢毽子、个人长跑四个项目,如果每人必须报一项,猜一猜我们班哪个项目报名的人最多?学生自由猜测,激发数据收集的需求。

3.引导:怎样才能确切地知道我们班哪个项目报名人数最多?学生自然想到统计每个人的报名情况,收集准确的数据。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首先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该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再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体育节”情境,引导学生猜测哪一项报名人数最多,猜测的结果定然不能达成共识,怎么办?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到先在班上做调查,了解每个人的报名情况,收集到真实的数据才能知道哪个项目报名的人数最多。在现实情境的冲突中,学生自觉产生了收集数据的需求。

二、识图活动,培养数据分析的意识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要让学生体会数据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内容;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通过整理获得有用的数据,并选用适当的统计图表最大限度地呈现数据内容;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用数据解释事实、判断是非、预测未来。

环节二:投票统计,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

借助投票器收集数据,再把数据输入Excel中自动生成统计图。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怎样才能获得有效的数据?小学阶段常用的有测量、实验、调查等,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调查法比较适合“每个项目分别有多少人报名”这一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借助投票器快速收集数据。有了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再借助Excel软件的自动绘图功能,生成条形统计图。

环节三:读图活动,渗透数据分析的方法

1.同桌交流: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集体交流:每个项目各有多少人报名,哪个项目报名人数最多(少)……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信息的?

3.深入引导:根据数据的特点,你能给“体育节”策划老师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呢?

在识图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在交流中渗透数据分析的方法。图中蕴含丰富的信息,如:各个项目的报名人数,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少)……你是怎样读出这些信息的?在交流互动中明确条形顶端的数据表示各个项目的报名人数,条形的高矮一目了然地表示了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多(少)。由于是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应用意识很强,不少学生除了能根据数据解释事实之外,还能根据数据产生不少个性化的想法:报名拔河的人太多,应该进行筛选后才能代表班级出赛;个人长跑报名的人太少,就撤销这个项目吧……学生的想法虽多,但不一定都正确,教师适时引导:如果你是体育教师,会采纳这些建议吗,为什么?这时有学生想到这只是一个班的情况,其他班级可能不同,一个班的数据还不足以帮体育老师出谋划策。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对于同样的事情,抽样的对象不一样,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

环节四:绘图活动,建立数据分析的观念

1.尝试绘图:教师提供给学生四(2)班的数据,学生尝试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自觉分析:四(2)班的报名情况和我们班一样吗?学生根据图中信息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绘图活动中,学生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有效表示数据,并能自动迁移从读图中习得的分析数据的方法自觉地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分析的观念。学生除了能读出数据中的表层信息外,有学生说到两个班报名个人长跑的情况相差很大,看来这一项不能盲目去掉,应该多做一些调查,收集整个年级的数据;更有学生补充道,“体育节”是一项全校性的比赛,不能只收集一个年级的数据,应先收集全校的数据再进行分析。

在整个识图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他们运用投票器经历了数据收集的过程,借助Excel软件生成条形统计图,在读图绘图过程中,不断把数据分析的结果与生活实际对接,在交流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三、后续实践,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

学生围绕“体育节”这一主线,经历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推断之后,活动并没有结束,课堂上的感悟如果能在生活中得以实践,那么数据分析的价值就能真正得以体现。交流中有学生说“体育节”是一项全校性的比赛,应该收集全校数据再进行分析,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开展后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入每个班级去收集数据,再根据全校的数据进行分析,给“体育节”的策划教师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这样,把数据分析的结果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

环节五:后续实践,感受价值

要给体育教师出主意的话,只统计两个班,有说服力吗?如果收集了全校的数据,你准备从哪些角度去分析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呢?小组讨论,制订后续实践活动的方案。

教师在最后的环节,通过追问的方式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于后续活动进行合理计划,让学生体会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要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据有需求,数据分析时有抓手,数据分析的结果有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数据分析的自觉性,从而使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有效地发展。

(作者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肩肘倒立”教案 下一篇:示范是为了更好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