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用语言规律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10-14 08:49:35

浅议运用语言规律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在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无不展示着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掌握语言规律,不但能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小学生运用语言规律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掌握学习本质,做新世纪健康合格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语言规律;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即听说读写活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既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运用,又包括文学的、审美的语言文字运用,利用语言文字这个信息载体来帮助我们交流,获得信息。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独特的规律,将其渗透由学生获得,可以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掌握语言文字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语言文字规律,积累语言。

如果没有语言的积累,就谈不上语言的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学生语言的积累,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金字塔,那么它的基座就是字字词词组成的。只积累优美词句,四字成语,是不够的,因为说话写文章要求得体自然老道,而不是强调要有优美的词句,培养小文人,因此,我们在培养优美词句的基础上,还要积累生动的词句,富有哲理的理性的词句。培养语言的积累,要重视字词教学,小学语文是打地基的时候,是打人生底色的时候,是练童子功的时候,所以字词教学要十分重视,要想办法教的生动,让字词教学焕发出生命。

如,我们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膝头卧剥莲蓬"一句,强调学习字词"剥"的积累,教师引导学生,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学生想到,把花生的壳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剥香蕉,教师随即追问到,把苹果的皮去掉叫什么?学生回答叫剥苹果,这是错误的。此时教师解释,如果用手把皮去掉叫剥(bāo),如果用器具把皮去掉叫削(xiāo),学生恍然明白其中道理。那么把这两个字连起来呢?学生兴趣大增,争议后得出"剥削"一词正确读音为(bōxuē),最后对这两字进行写的训练。

因此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语感的培养,是不够的,还要注重语言文字规律的发现,我们可以称之为"语理",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语感和语理的统一。我们在每节课中都应该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并积累,持之以恒。

二、适应语境,选择合适语料。

语境的主要功能是对语言的制约作用。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语言的语义、词语、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我们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联系学生的经验理解,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语言在一定语境中怎么表现,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是那个词语?这就是语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语料,是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我们在教学《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对剪刀的理解时,到底为什么似剪刀而不说似菜刀?学生猜想到是因为菜刀的粗俗等,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想,前面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一个"裁"字,后面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一个"剪"字,合在一起就是"裁剪",春天的美是小姑娘裁剪出来的,这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就会理解。

再如,教学《普罗米修斯》重点句子"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时,体会"啄"字的选择,它深深地刺痛学生的心,从而学会语言的选择规律。

若我们把语文的思想情感抄出来讲,把语文的知识抄出来练,就如我们喜欢一条鱼,就把它捞出来,举到空中,这是违背科学的。

三、体悟组织语言的规律。

语言的表达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往往带有一定的顺序性、结构性,层次清晰,条理明了。体悟语言表达的顺序,就是先表达什么后表达什么紧接着表达什么,让学生领悟组织话语的规律。掌握语言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清晰的分析文本,掌握文本内涵与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们在教学《可爱的中国》时,"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应让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着并列规律;《詹天佑》整篇文章则蕴含着总--分--总的层次结构。小到一句话,大到一篇文章,理解其组织语言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给学生分析课文文本表述顺序的同时,教师教学语言应该有逻辑性、条理性,潜移默化,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表达的顺序,从而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

四、根据文本特点,掌握语体的规律。

说话、写文章要得体。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文体的特点。散文重点是抒情,重点要教文章中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感情的;诗歌的重点是意向,教的时候要抓意向;小说重点要教情节。要有这样的语体意识。在语言运用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文体。

如学生演讲比赛,就不能选择朗诵的素材。文本中的表述性文字,就不能大声的有感情,甚至是有激情的朗读等。

另外,口语交际要真诚,说自己的真心话。如谈"理想",学生说理想是"城市美容师--清洁工",课后问学生,你的理想是当个清洁工吗?自然不是的,显然,课上谈的理想,学生受到了文本的制约。

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修饰语言。

学生每一句语言表达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语言,引导其个性化的表达,关注学生最精彩语言的欣赏。

如:用生气写诗。教师引导:生气看得见吗?生气你看到了什么?(火焰、公牛、红色的辣椒)怎么会看到呢?生气能闻的到吗?生气能摸的到吗?是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语言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语言规律,培养学生语言规律的意识。从字词开始积累语言,选择合适的语料,掌握语体规律,合理组织表达语言,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在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探析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现状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