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守候”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时间:2022-07-19 01:35:54

“美丽的守候”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江苏省阜宁中学 邱冬梅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守候地坛,思考人生的价值;海伦守候光明,感受美好生活;贝尔曼守候常春藤叶,奉献爱心……人生就是一种守候,有了守候,才有憧憬,才有美丽。

请以“美丽的守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点拨】

“美丽的守候”这道文题中的“美丽”,可以有如下三种解读:一是守候的对象是美丽的,二是守候的方式是美丽的,三是守候的过程是美丽的。而对“守候”,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有“等待”和“看护”之意,二是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三是更强调“坚守”的意志品质。在下笔之前,写作者必须想清、想透三个问题:一是“守候”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从而避免行文的泛化。二是“美丽”在何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突出重点、集中笔力,从而避免旁逸斜出。三是如何来“守候”?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精心构思,匠心独运,从而避免平铺直叙。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其实还需有一个从“抽象――具象――抽象”的跳荡过程,“抽象――具象”是写作内容的实化,“具象――抽象”是写作意旨的升华。在议论文写作中,还需要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并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加以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不仅有立意的深度,而且有内容的厚度。

【佳作展评】

美丽的守候

刘予希

依然记得那年去湖南游玩,爬山时遇到的一位老人。

那时我们爬山爬得累了,便随便找了一个歇脚的地方,旁边有个卖葛根粉的小摊,我们几个孩子嘴馋了,便拿了钱去买几碗。这个小摊,相当的简陋,只有几张矮小的木头桌子,几把破旧的小竹椅,但奇怪的是,临时搭起的棚子里,竟挂了好几幅水墨山水画。[包袱一:如此简陋的小摊,何来水墨山水画?]棚子外搁了一张躺椅,上面睡着把破旧的蒲扇。[铺垫:矮桌、破椅、旧扇,物质条件相当简陋。]陪着我们的爸爸,见没有人,便大叫了几声,从棚子边的小隔间里,走出一位老人。

老人穿着白色的短袖衫,花白的略长的头发像是长时间没有理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直垂到脖子的胡须。和我们一路上山所见的小商贩不同的是,他戴了副眼镜。[肖像描写,传神。卖葛根粉的身份,掩盖不住老人艺术家的气质。]

一碗碗清甜的葛根粉端上来,我们几个都开始狼吞虎咽,爸爸则坐在一旁,仔细端详着挂着的画。“老人家,这画怎么卖呀?”爸爸问。[包袱二:常人的思维――作画就是为了卖钱。]“呵呵,这画可不是卖的,”老人爽朗地笑了几声,“这画啊,只是我闲来无事消遣所作,卖了岂不是违背了创作的初衷?”[解包袱:老人自报家门,一语解开了上文的两个包袱。]我听了有点吃惊,没想到竟然有在山上卖小吃的艺术家?[不光“我”吃惊,所有人都会感到吃惊,“卖小吃”和“艺术家”,品位反差也太大了。]爸爸还是不肯作罢,便追问:“老人家的山水画,画得如此生动,一定可以卖得个好价钱,大可不必再卖这葛根粉,卖画赚钱岂不是更轻松?”[包袱三:常人的思维――什么挣钱多,挣钱容易,就该做什么。]“这你就不懂了吧,”老人拉过一张小凳,坐下,“我年轻时也这么想,可那时心浮气躁,浪费了大把的时光,到老来一事无成。现在啊,只能在这半山腰,卖卖小吃。可我不甘心啊,一看见这山这水,我的心就痒痒了,儿女都想让我回去养老,可我……”说完,老人长叹了一口气。[解包袱:对金钱的追逐,只会使人心浮气躁,虚度时光。]“现在这日子过得挺好,虽说挣钱不多,但能守候着我年轻时的梦想,比闷在家里强多喽!”老人又笑了起来,花白的胡子闪烁着光芒,我想,这是梦想之光,是信念之光。[点睛、升华:老人把挣钱看得很轻,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心中看得最重的是守候艺术的梦想。]

临走时,老人取下了一幅画,执意送给了爸爸。爸爸要给他钱,老人却说:“我的画,只送不卖,何况是送给一个懂得欣赏的人呢?”[“只送不卖”,一箭双雕:既表现了老人轻财重艺,又流露出老人偶遇知音的欣喜。]

那幅画,至今仍挂在我家最显眼的位置,我已不记得那座山的名字,也不记得葛根粉的口味,但我深深记住了老人的守候,对梦想美丽的守候。它告诉我要坚持梦想,守候着自己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美丽的未来。[由老人对梦想美丽的守候,推及到自己对美丽的未来的守候。如此收笔,言已尽但意未穷,余韵袅袅。]

点评:作者通过一位老人在旅游景点摆摊,来写对艺术的美丽的守候,实在是太“机智”了。因为,一来可以尽展“美丽”。可以用“摊”之简陋,反衬“画”之高洁;用“葛根粉”之有价,反衬“画”之无价;用“摆摊”之俗务,反衬“作画”之雅趣。二来可以尽展“守候”。老人摆摊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在于“艺”也。老人守候的哪里是“摊”啊,守候的分明是美丽的绘画艺术啊!如此构思,真可谓“一棋巧投,满盘皆活”也。

美丽的守候

周柯宇

为了上学方便,我们一家搬到学校边上的一个小区,这是一个学校的家属区,有些年代了,多树,也有不少四处闲逛的猫咪。

我住的那栋楼在小区的最西边,要通过一条不长的小巷,巷子两旁长着高大的树,树枝都长到了一起,像一条幽深的回廊,巷子尽头有两棵不知名的树,斜斜地长着,一直到它开了花,我才知道,那是两棵槐树。

初夏,不知何时,一股子执拗的香气总钻入我的心里,一直到花开满树,我才发现,守在这路尽头的树早已不再是冬天那颓唐的摸样。微暖的风吹落几片花瓣,再次走过树下时,白色的槐花瓣已经落了一地,掩着僵硬的水泥地面,像是落了一地的雪。

每次走过树下,我总会不自觉地慢下脚步,大口呼吸这甘甜的空气,闭上眼,仿佛感到一串串风中摇摆的槐花成了风铃一般,心也融化在这阳光下、这花雨里。

猫咪趴在车库的顶上懒懒地打着盹,它似乎也偏爱这美丽的花雨,长长的尾巴悬在空中,不知是偷偷打量着过往的路人,还是全然不顾他人的喧嚣,兀自做着自己甜蜜的梦。这棵槐树守候在巷子的尽头,带给每个路人的是美,是人间最好的五月。

一天,和同住在一栋楼上的同学一起回家,经过那两棵树下,我不由地说:“槐树的花香真的很好闻啊!”她却一脸的惊奇:“这就是槐树呀?我还不知道呢!”我不禁哑然,要知道,这可是她住在这个小区的第三个年头了!

总有人抱怨,城市之中充斥着繁忙和喧闹,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何处再把美来寻找。可这槐树不美吗?那天上东升西落的日月星辰不美吗?那稚嫩纯洁的孩童不美吗?没有人剥夺你发现美的权利,可你怎么就看不见呢?

我们总纠结在自己的世界里患得患失,忙得把一颗柔软的心都丢了,抱怨着所失去的,却不知感恩所拥有的。

你知道吗?人生就是一场美丽的守候,而漫长的一生又有多少次与美丽的邂逅,草木关情,请不要再错过身边的美丽。

让我们守候美丽!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树”懂得对“人”的守候来反衬“人”不懂得对“树”的守候。其实,“树”只是一个“由头”,它引出的是“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一直默默地守候着我们,可我们为什么却一直对“美”视而不见呢?皆因“我们总纠结在自己的世界里患得患失,忙得把一颗柔软的心都丢了,抱怨着所失去的,却不知感恩所拥有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现实就残酷在,草木都有情了,而人却丧失了情。于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只有心灵柔软了,我们才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会有一份守候美的逸致。作者之所以能缘日常小事生出美学之理,大概也是因为其“心灵柔软”吧!

美丽的守候

单 颖

冬去春来,花谢复开。被黄土掩埋的红木琵琶早已光华不再。孤江岸,江水慨叹:那曾是一世最美丽的守候……

这片孤江孤独辗转了千年,经历了多少盛世,多少辛酸,已无法记清了,唯一仍记着的是那个唤做琵琶的女子……

柳眉杏目,肤若凝脂。十六岁的琵琶生得动人。琵琶的母亲是名商女,琵琶便自幼学琴,弹得一手好琵琶。琵琶经常在江边弹琴,因此也遇上了她这一生最美丽的守候。

“姑娘,可否为在下弹上一曲?”琵琶转眸,一见倾心,白衣飘拂,恍若仙人,只是眉头紧锁,让人心疼。琵琶淡笑:“好。”一曲琵琶醉了意中人,她清楚地看见那男子眼中惊艳的神色,一时慌乱,竟拨断了琴弦。琴声戛然而止,男子抬眼,叹息道:“姑娘好琴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能几回闻啊!只可惜,未能尽兴。”琵琶面色羞愧,正欲开口,却撞上男子紧锁的眼睑。琵琶忽然明白了,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怕是情非得已吧!这么说,他便不可久留了,心中不禁一片凄然。男子忽然转眸:“姑娘,在下明日就要启程,不知姑娘可愿相送?”琵琶心底一沉,这么快,看着那凄然的身影,心中茫然,浅笑道:“好。”

天寒客稀,琵琶站在江边抚琴,她多么希望他不来啊!可是却一眼便见到了他的身影。心中不免寂然,瑟瑟地谱了一曲“送别行”,泪落个不停,琴音饱含着凄怆。“此曲送别实在太过凄寒,在下视姑娘如知己,那日听姑娘一曲,灵感顿生,不知姑娘可否愿为其谱曲?”琵琶轻笑:“我试试……”

男子终究还是走了,琵琶仍站在江边。他走时说:“姑娘才绝,有朝一日,在下必找姑娘谱曲。”琵琶想,他一定会回来的。一年又一年,痴泪漂白了一缕缕青丝,昔日少女也已迟暮。

江水绕过琵琶的脚踝,琵琶仍在守候着那一份初见。

她还想一直地等下去,只是没有时间了。她把琵琶埋在了江边,笑道:“就由你来替我守候吧!”江水漫过头顶的那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当日,男子凝视着她的眸子……

往事散尽,江水悠悠。朦胧间,已记不清是谁拨动了琵琶弦,谁吟咏着《琵琶行》,只有江水还记得那段美丽的守候。

点评:这是一曲纯情的恋歌,哀婉而凄美。这份守候是“美丽”的,这不仅是因为“貌美”,还因为“才绝”,更因为“情痴”。这份守候是“绵绵无绝期”的,从“少女”守候到“迟暮”,“人”已亡,“琴”仍续。琵琶何以能为了“一份初见”,为了“一句话”,就守候“一辈子”,皆因“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作者“善假于物”,巧借白居易的《琵琶行》,穿越时空,故事新编,演绎出一篇缠绵悱恻的爱情绝唱,我们不能不叹服其文学再创造的厚实功力。

通联:江苏省阜宁中学224400 邱冬梅

上一篇:行政机关会务安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严宽:上演惊喜求婚 钻戒圈住杜若溪暂别古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