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调查分析

时间:2022-07-19 12:34:30

南京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南京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探讨对其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实施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南京某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400名,对常见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急救知识的来源较分散,主要来源是媒体,以及生活中体会而来;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全面。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不高,且缺乏实践能力,建议将急救知识与技能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急救知识 培训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81-01

急救是当创伤或疾病突然发作时在医疗人员未到达或患者尚未送达医院前的一种短暂而有效的处理措施。医学上把发生伤病后的头4分钟,称为急救“黄金时间”[1],如果能有更多人掌握科学的救护知识,无疑会在挽救生命时抢得先机。而现场急救技能,可用于如交通事故大出血、休克、电击、溺水等情况,在4分钟内如果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一般都可救活,这个时间叫救护“黄金时间”[2];如果超过8分钟,救护的成功率只有5%,超过16分钟基本不能救活[3]。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急救知识比较匮乏,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仅占15.8%(含医学类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好,知识水平高,因此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1、调查对象

我们随机选取了我院在校非医学专业三年级的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3份,在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25%。

2、统计分析方法

对所有资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有329人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表明在校大学生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3.2 现场急救知识测评情况见表1

表1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测评情况

3.3 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问卷测评比较见表2

表2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测评情况比较(n=381)

3.4 现场急救知识学习现状与需求 见表3

表3 非医学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现状与需求情况(n=381)

4、结论

4.1 现状分析

4.1.1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实践能力较弱

调查结果表明: 有90%的人认为有必要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有86.4%的人愿意学习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有84.3% 的人希望获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说明在校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在现场急救知识这一环节中,发现那些曾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大学生得分均比未曾接受者要高;在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测评这一环节中,发现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自评与测评存在显著差异,且绝大多数人不能够正确、系统地完成现场急救程序。表明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的现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将是提高我国整体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和普及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4.1.2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缺乏急救能力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有70.71%的人通过媒体了解急救知识,有17.14%的人通过学校了解急救知识。目前,我国仅有15.8%的在校大学生有机会接受急救培训,且其中绝大多数为医学类专业的学生[5]。以南京某高校的非医学类大学生为例,由于该高校所开设的急救知识与技术选修课程时间不长,每学年能够提供给非医学类大学生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名额还不到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10%,加上师资队伍有限,只能采取120人的大班授课方式,以此看来实践操作着实不够[6]。而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中,对社会了解也不够深入,生活中很少遇见急救情形。因此,在遭遇意外和心搏呼吸骤停等事件时,多数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不能自救或为他人提供现场的紧急救助[7]。

4.2 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建议

4.2.1 建议教育部将急救知识编入教材,使之成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方式最为有效,掌握的知识也更多。有学者支持要把急救知识列入我们的大、中、小学的教育中,把急救意识灌输进岗前培训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8]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相关知识教育。

4.2.2 各高校成立专业的培训基地,通过组织专业讲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讲解及深入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讲座、培训,提高广大师生在危急状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9]。对凡涉及到急救工作的有关人员,例如辅导员、宿管阿姨、保安等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使其能在现场急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2.3 整合医学资源,鼓励高校与市急救中心、市图书馆、红十字会等机构在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方面加强合作力度。定期举办一场大型急救知识讲座;充分利用急救宣传车的优势,深入校区让广大师生真正了解急救相关知识,掌握一定急救技能。

4.3 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的必要性

专家们特别指出我国大学生这一高素质,高知识的群体普遍缺乏基础急救知识,急救意识也比较薄弱,在遇到意外伤害的时候往往无法自救或互救,因此对在校大学生的急救培训应该更加迫切。我们在学习了更多的基础急救知识后,就有更大的可能挽救同学和家人的生命,对自己和他人都有莫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李明霞.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方法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06).

[2] 武天明,钟寿星,陈晓英,张铁涛.琼州学院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及教育分析[J].中国校医.2011(07).

[3] 王蕊.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01).

[4] 刘倩.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5] 游新玲,牟小军,王晓利等.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12):15-17.

[6] 李春梅,张惠娟,杨明艳等.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术选修课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1.

[7] 赵俊玲.大学生急救知识星点式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0(01)

[8] 潘涛,顾勤,顾振华,庄微.大学生应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J].江苏高教.2010(03)

[9] 周彩华,孙丽,高建国,徐雪霞,周针丽,姚小飞.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灾害救护知识技能现状与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2(02).

上一篇:简析常德湘雅医院投标方案设计 下一篇:谈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