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翻转课堂在智能学习平台上的构建

时间:2022-07-19 08:14:18

中学翻转课堂在智能学习平台上的构建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所面对的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中学课堂上构建翻转课堂,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旨在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讲计划;自主探究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及意义

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内外时间,相比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在课内,知识内化在课外,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在课外,知识内化在课内。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在线讨论、完成测试等一系列手段自学基础知识,梳理疑难问题,上课时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疑难突破,训练强化,总结反思。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前预习不是简单浅显的预习,而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活动,并将最终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把握学情,设计出有效率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拓展教学深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高质量、更有吸引力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所面对的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教学体系的一种变革,值得广大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完善。

二、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一,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能不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如何获得帮助?教师如何在课前及时有效地了解学情,梳理教学难点,并留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备课?

第二,在上课时,学生以何种形式参与小组活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深入思考,协作交流?如何有效监控各个学习小组的进展?

第三,学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交流展示?教师如何设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分享表达的热情?

三、翻转课堂在智能平台上的构建

笔者在智能学习平台上实践翻转课堂,探索出如下教学过程:

1.知识传授阶段

课前,以导学任务单为指引的自主学习。首先,教师结合本班学情及教学大纲,制订教学目标。学生自学教材,遇到疑难点,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短片来解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视频的内容、观看速度及次数,学生还可以通过智能学习平台进入“公共讨论区”与别的学生在线交流。其次,学生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学习的经验并在论坛上,供大家交流讨论。学生还可以在“代课老师区”留言求助,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信息,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答疑,指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完成有针对性的练习后,教师预设了“进阶作业”,即部分学生在对某一知识点的测试达到一定的分数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测试,以此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智能学习平台的反馈系统获得学生练习的结果后自动进行数据分析,确保教师在课前就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薄弱点,据此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在翻转课堂尝试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放在自习课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学习下学习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知识内化阶段

课中知识内化阶段,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表达。此阶段的效率取决于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解决疑难问题的程度。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上课开始阶段,学生组内交流收获,提出疑问,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随后组间互动,分别展示与分享,实现认知构建,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阶段完成的针对性练习所反馈的数据及在线讨论的焦点内容,总结提炼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出题演练,学生通过在线作业,提高对难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就热点问题,点击“发帖”按钮发起讨论,并把有价值的讨论保留在精华帖栏目中。在课堂的总结阶段,可以让学生代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总结性发言。

四、实施翻转课堂反思

资源库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录制教学视频、推送与课程教学相配套的练习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细化练习,在学生的错题处添加链接,跟进训练和围绕难点设立进阶练习挑战了教师的经验和能力。

在翻转课堂上,学生自控时间增加,部分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翻转课堂上,学生的讨论进程有时难以把控,教师有时需要接受个别学生的提问,处理个别学生的特殊状况,这些都容易使教学失去计划性,影响教学效率。教师摆脱了低层次的重复劳动,进行更有价值的挖掘学生深层思维的创造性劳动。如何根据学情及学习内容,抓住重难点来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炼有价值的观点进行创新教学活动,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总之,我国的翻转课堂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如何让翻转课堂扬长避短,需要广大教师辛勤教研。

参考文献:

[1]葛邵飞.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合作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15(6).

[2]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作者简介:崔文华(1974― ),女,上海人,硕士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上一篇:实施乐化教育,提升学生素养 下一篇:浅谈如何借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