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

时间:2022-07-19 07:05:10

综合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

【摘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综合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E)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针推康复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腰椎牵引和盆骨牵引、推拿按摩、物理疗法以及康复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上述牵引治疗,并口服腰腿痛丸。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一个疗程治疗结束两个月后判定疗效,治疗组58例,痊愈4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58例,痊愈2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2.0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LDE) 综合保持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D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 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椎间盘的髓核自纤维环破裂口突出,压迫腰椎神经根而引起腰痛腿痛的一种病症。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显微外科手术(包括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1]、有限手术(髓核化学溶解疗法,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和综合保守疗法(包含中西医结合疗法)等,其病因复杂,并且治疗方法也是很多,但非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方法,据报道很多患者通过保守疗法使其症状得以缓解或治愈[2]。笔者应用综合保守疗法治疗本病58 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6例均来自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门诊患者,年龄在 29~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 岁,男 36 例,女 22 例,病程为 20 d~9 年。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3] 。L4~5突出20例, L5~S1突出30例,L4~5、L5~S1同时突出5例, L2~3、L4~5同时突出3例。所有患者大小便均正常,无单侧或双侧下肢瘫痪。已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马尾综合征者;突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相应神经根所支配肌肉肌力小于3级者;合并有肿瘤或者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腰椎牵引和盆骨牵引、推拿按摩、物理疗法以及康复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上述牵引治疗,并口服腰腿痛丸,每天20粒,分两次服用,一周为1个疗程,5~6个疗程。服药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则停止用药观察。

1.2.1 牵引 ①腰椎快速牵引:患者仰卧与牵引床固定,牵引力设计为人体体重的40%~85%,上下倾斜角度为15°~25°,左右旋转角度25°~30°,牵引总时间为45 min,牵引方式为持续牵引、间歇、阶段式牵引等八种模式。②骨盆牵引:骨盆持续牵引:取患者腰大肌位,让患者抬高双下肢,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屈曲 65°,叮嘱患者要使其腰大肌放松, 腰椎平坦, 这样才能使椎间盘压力降低, 有利髓核还纳。 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病情、体重和肌肉发达情况来定,一般先自体重的 70%,之后根据病情和自觉症状递增至患者的体重或稍增加5%~10%为宜, 最终的效果是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并且有舒服感。每日 2 次,每次 40~50min。

1.2.2 推拿按摩 上步以后让患者俯卧, 以腰骶部为重点,在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臀部、下肢后外侧施滚法4~6 min,双手掌重叠,沿脊柱由上至下用力按压腰骶部,用拇指点按一些穴位如腰阳关、肾俞、三焦俞、承扶、环跳、承山、委中、悬钟、阳陵泉、丘墟及压痛点,直至出现酸胀为止。然后牵拉坐骨神经这时要让患者仰卧,下肢抬高,重复做几次;按摩腰骶部及患处坐骨神经分布区数遍,持续直至擦热腰骶部[ 4 ]。

1.2.3 物理疗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用中频电、红外线、 高频电、直流电加中药外敷治疗,促使患者突出部位的水肿减退消失,炎症反应减轻消失,症状得到缓解。

1.2.4康复锻炼 患者在康复期间,医者需要叮嘱其作腰部康复锻炼,包括髂腰肌锻炼(直腿抬举收腹);桥式、燕子飞翔式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锻炼(即双下肢轮换作直腿抬高,左右各15次,此法可防止神经根粘连)。每个动作可循环反复练习,每次5 min, 2次/d。功能锻炼的原则开始少量运动,以后逐步增加运动量,持续锻炼到身体无严重不适为度,患者需做到持之以恒。

1.3 疗效判定 疗效评定标准[5]: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可完全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可正常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可从事较轻工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一个疗程治疗结束两个月后判定的疗效,治疗组58例,痊愈4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58例,痊愈2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2.0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7人出现肠胃不良反应,原因是服用腰腿痛丸,停服后恢复。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骨科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可导致患者腰腿痛。其在医学上定义为腰椎纤维环或软骨板破裂,髓核移位而压迫或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神经根、马尾神经、窦椎神经等)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6]。其诱导因素有创伤、劳累过度、坐姿站姿不正、椎间盘的老化退变等。在不合适不正确的给力情况下,都可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和突出,破坏了椎体的稳定性。据报道,其产生神经症状的病理机制主要有椎间盘突出物挤压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学说、炎性介质的化学刺激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等三种[7]。

本实验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腰椎牵引和盆骨牵引、推拿按摩、物理疗法以及康复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上述牵引治疗,并口服腰腿痛丸,每天20粒,分两次服用,一周为1个疗程,5~6个疗程。服药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则停止用药观察。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一个疗程治疗结束两个月后判定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62.0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张军. 腰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辩证施护[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 (2): 292.

[2] 许英杰, 刘迎春. ME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09, 49 (2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01-202.

[4] 周翔, 王文举, 姜东升. 四步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100 例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 (10): 1292.

[5]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

[6] 李凤春,赵庆安,周英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理及分型・中医骨伤,2002,15(4):223.

[7]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1.

[8] 程利民,曾玉娥 曾祥坤.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4):318-319.

上一篇:30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社区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