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行业变局迫近

时间:2022-07-19 06:45:49

海洋油气行业变局迫近

如果BP“”,世界油气巨头排名和海洋油气行业将重新洗牌

旷 日持久的漏油危机,正在让英国石油公司(BP)陷入破产和被收购的传闻中。

业内盛传,BP北美分公司正在考虑申请破产保护,试图“断尾求生”――避免因墨西哥湾事故带来的巨额索赔。

“那绝对都是不实的传言。”6月11日,BP伦敦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财经国家周刊》回应道,“我们有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融资能力。”

4月20日晚,BP在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爆炸起火,井下原油大量泄露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预计BP面临的赔偿和清理费用可能高达400亿美元。截至目前,油井泄露依然在继续。

“事故已经对BP公司乃至石油行业都造成严重创伤,这远非金钱可以估量。”一位跨国石油巨头的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说,如果这次的措施再不彻底起效,旷日持久的漏油很可能将BP拖至破产,出售资产或被收购将是不得已的选择。

“不管是哪家公司,现在收购BP的风险都太大。”中国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高层对记者坦言,BP的漏油油井一直没堵住,而且大规模的环境损失赔偿和诉讼官司还将陆续启动。

将直接影响全球石油行业BP变数的格局。

漏油难止

事故发生后,BP采取了安放巨型钢筋水泥罩、开启止喷阀、设置吸油管等多种堵漏方案,但效果均不佳。

对此,BP媒体发言人Matt Tailor在5月接受《财经国家周刊》电话采访时语焉不详,仅表示“预计还要几周才能完全堵住漏油点”。

6月3日,BP派遣水下机器人切断漏油点处一段受损管道,并在漏油点罩上了一个漏斗状泄油收集装置。这个用橡胶基材料制成的新装置弹力极强,如同一顶帽子一样牢牢罩住漏油点,控制住泄露原油不会随水流扩散。再借助虹吸管,污油被吸附到海面船只集中处理。

BP称借助这个装置在6月4日当天收集了6077桶漏油,6月5日收集量增加至1.05万桶;此外,还有3270万立方米天然气被引至海面燃烧掉。

新办法似乎初见成效,但BP依然没有十足把握。

BP官网消息指出,这个水下1500米的复杂装置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由于以前从来没有应用于如此水深,收集油气的能力和成效还不能保证。

中海油服(601808.SH)一位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说:“水下情况远比地面钻井复杂,压力强弱、洋流变化情况都影响着堵漏效果,能不能堵住、何时堵住BP其实自己也没底,事故严重程度已经超出其应急处理的控制能力之外。”

此前,BP开始在油井附近开凿另一口减压井,业界公认这是彻底遏制油井继续喷涌原油的唯一有效办法,但钻井大约需时3个月才能完工并发挥效果。

危如累卵

漏油事件让BP成为了众矢之的。

Matt Tailor表示:BP将负责堵上泄露的油井,并尽力清理干净海面的浮油。对这一事件公司会负责,承担清理费用和合理的损害赔偿。

6月7日,BP宣布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修建“障壁岛”支付6000万美元。在这里,美国政府已批准建造六个“障壁岛”来保护湿地不受漏油污染,BP承诺将分批支付共计3.6亿美元工程款项。此前,BP已经付出了12.5亿美元。

瑞士信贷报告认为,BP的支出费用可能高达370亿美元,其中清理费用约为150亿至230亿美元,另外140亿美元为索赔费用。如果此报告预测准确,BP将面临灭顶之灾。2009年,BP净利润139.55亿美元,以此为基准,该公司约需要2.65年不做任何额外开支才能付清这笔账单。

“最坏的时刻还没有过去。”前述石油业内匿名高管认为,油井一直没堵住,再这样旷日持久拖下去,再强大的公司也可能拖破产;而环境损失赔偿还没有大规模开始,大笔的罚单还在后面。

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不妙。惠誉、穆迪、标普等信用评级机构一致调低对BP的信用等级,“用脚投票”的投资者则纷纷抛售股票,BP股价一路狂跌不止。

6月9日,BP纽交所股价暴跌15个点左右而降至14年来最低,至此BP单在美国股市的市值已蒸发过半,缩水约900亿美元。

“最可怕的是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又被堵上,即使是BP这样业界排名前列的公司,危机在短时间也可能将其击垮。”前述石油业内匿名高管指出:“一直以收购者形象利于业界的BP,很可能沦为被收购者,出售资产以筹资将是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BP“”,世界油气巨头排名将重新洗牌。

业界权威的美国《石油情报周刊》(PIW)公布的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BP仅次于中石油排名第六。BP拥有14.2吨石油储量、12802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其油品销量更是达到了45584万吨位居全球第三位。

如此一家巨无霸,无论被哪一家油气巨头收购掉,收购方都将体量陡增,成就为令人瞠目的“超级巨无霸”。

收购传言之下,一些著名投行已在为BP谋划婆家。渣打银行6月10日报告认为,如果中石油收购BP,将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两家公司在业务结构上没有重叠。中石油若收购BP,“将从一家低成长性的公司变为全球石油巨擘,大幅提高盈利能力。”

业界人士分析,无论是中石油还是其他油气巨头,单独吞下BP的可能性均不大,最终的可能性还是分拆收购部分资产。

PIW 排名显示,BP的总资产为2282亿美元,无论是中石油还是其他排名靠前的油气公司,都无法一下子掏出如此巨资。

行业变局迫近

受墨西哥湾事故波及,海洋油气开发开始承受压力。

事故发生后,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宣布全面暂停位于墨西哥湾的33座深海钻井平台的工作,并延长了对批准新深海油井的禁令。

“在调查结果出来以前,我们对墨西哥湾事故无法进行评价。总的来说,我们是非常希望BP能够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法国道达尔全球天然气、电力、新能源总裁Philippe Boisseau出言谨慎。

作为全球第五大油气一体化上市公司,道达尔的海洋油气开发技术同样在业界引以为傲。他们认为,墨西哥湾事故虽不能证明所有的深海石油勘探都存在问题,但整个石油行业都需要从中汲取教训。

截至目前,BP的事故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但业界普遍观点是,人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居大。因为在很多海域,BP的作业水深早已超过3000米,而出事钻井水深仅1500米――从逻辑上看,事故并非因为技术水平不够所致。

问题的关键更在于:BP出事之后的应对能力。专家指出,开发者将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将更多更深的油气钻出来,而相关保全措施如安全生产、应急处理却未得到同样多的重视和研究投入――这才是导致出事之后整个油气行业都无计可施的根本原因。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认为,墨西哥湾事故将直接影响全世界的海洋油气生产,“项目审查会更加严格,很多此前看来可行的开发项目可能需要重新审查而被推迟或下马,油气公司需要大规模的增加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的增加,将直接带来开发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短期看海洋油气开发会有隐忧,不过并不会影响到全球石油供应而推高油价。”管清友称。

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而言,墨西哥湾事故,是个绝好的安全教育机会。

截至2008年,中国海洋原油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63325万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353万吨,海洋已被看做了解决中国能源安全的希望之地。

2009年,中国最大的海洋油气开发商中海油生产油气4766万吨石油当量,约占到全国油气总产量的两成。中海油计划未来20年里,将投入2000亿元,在南海建成5000万吨油气当量,深海油气开发为战略重点。

“中国油气开发处在由浅海走向深海的敏感阶段,需要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必须保证零事故发生,丝毫差错都不能出。”管清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墨西哥湾事故警示深海开发一旦出事将是毁灭性的,“中国的公司,根本经不起折腾。”

“发生意外事故后,在行业内技术领先的BP都只是束手无策,应急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一位业内观察家指出,既然如此,当前各大石油公司竞相走向深海,将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冒险赌局。

资料:

历史上全球十次严重石油泄漏事件:

① 2007年11月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在刻赤海峡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严重污染。

② 2002年11月 利比里亚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体沉没,至少6.3万吨重油泄漏。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

③ 1999年12月 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北部海域遭遇风暴,断裂沉没,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④ 1996年2月 利比里亚油轮“海上女王”号在英国西部威尔士圣安角附近触礁,14.7万吨原油泄漏,致死超过2.5万只水鸟。

⑤ 1992年12月 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亚港附近触礁搁浅,后在狂风巨浪冲击下断为两截,至少6万多吨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区域。

⑥ 1991年1月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前点燃科威特境内油井,多达100万吨石油泄漏,污染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区域。

⑦ 1989年3月 美国埃克森公司“瓦尔德斯”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万吨原油。沿海1300公里区域受到了污染,当地的鲑鱼和鲱鱼近于灭绝,数十家企业破产或濒临倒闭。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⑧ 1979年6月 墨西哥湾一处油井发生爆炸,100万吨石油流入墨西哥湾,产生大面积浮油。

⑨ 1978年3月 利比里亚油轮“阿莫科•加的斯”号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没,23万吨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⑩ 1967年3月 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峡谷”号在英国锡利群岛附近海域沉没,12万吨原油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国海岸。

上一篇:规范车企借“壳”热 下一篇:中美能源战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