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外伤美容整形清创缝合术后观察和护理

时间:2022-07-19 06:41:40

颌面部外伤美容整形清创缝合术后观察和护理

【关键词】 颌面部外伤;美容清创缝合;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64-02

颜面部软组织损伤在急诊中极为常见,其常规处理原则是及时清创缝合,尽可能使伤口一期愈合,而很少考虑缝合后瘢痕对功能和外观的影响,术后易遗留瘢痕,继发畸形,造成容貌缺陷和精神负担,使多数患者需要行二期手术修复[1]。近年来,随着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美容清创缝合技术,可根据不同的伤情,进行无创缝合,早期及时将错位组织解剖复位,从而减少了术后功能障碍和畸形的发生。现将术后护理和观察要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组患者共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5-62岁,平均27岁。就诊时间为伤后30min-24h。致伤原因有擦伤、挫裂伤、切割伤、撕脱伤等。受伤部位有额部、颊部、颏部、颞部、唇部等。伤口最长者17cm,最短者1cm;最深损伤深度达骨膜层,最浅为皮肤真皮损伤。

1.2 手术方法 冲洗、清理创面:先用纱布覆盖伤口,用肥皂水洗涤伤口周围,并以汽油或乙醚去除油垢,剃除毛发。用纱布块再蘸生理盐水或用过氧化氢液清洗创口。常规消毒铺单和局麻后彻底清除、冲洗创口内的污物、异物、凝血块。刮除嵌入表皮及真皮层的泥沙尘物,以免造成外伤性文身,刮削深度不超过真皮层,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2]。

1.3 关闭及修复创面 一般伤口处理首先修剪不整齐的创缘,清除伤口内已坏死组织,不确定坏死的组织尽量保留,彻底止血,对合创口。皮肤无明显缺损,对位良好、平整,可以直接美容清创缝合。对缺损不大者,行伤口两侧皮下适当潜行分离后,再行美容清创缝合;有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根据缺损程度和部位,采用局部皮瓣或皮片移植进行缝合。包括:Z成形术、W成形术、V-Y成形、A-T成形。如果缺损面积较大无法通过Ⅰ期缝合完成,可先植皮封闭创面,待Ⅰ期术后3-6个月行Ⅱ期手术整复。对于部分撕脱伤患者,将撕脱的组织按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的原则,修薄后原位移植。减张缝合皮下组织及真皮深层,将张力分布到皮下组织和真皮深层,使皮肤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合,将“切口张力”性瘢痕的形成减小到最低,皮下组织深层缝合应用3-0丝线,浅层缝合应用4-0或5-0可吸收缝线,皮肤缝合用6-0或7-0单丝尼龙线。术后使用抗生素,直至伤口愈合。

体表创面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及生理学过程,虽然传统上将这一过程分为炎症期、细胞增殖期及组织塑形期[4]。一般认为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特点是细胞外胶原的大量合成和沉积,许多因素如创面污染、炎症反应、局部缺血、切口坏死、异物刺激、缝线张力过大等[3]可加重这一过程。

近年来,随着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美容清创缝合技术,可根据不同的伤情,进行无创缝合,早期及时将错位组织解剖复位,从而减少了术后功能障碍和畸形的发生。而采用美容清创缝合颜面部伤口,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无创伤操作,手法轻柔,避免钳夹、扭转、撕裂组织等现象,尽量使用锐性剥离,使用双极电凝器进行准确无误的点状止血,所用器械要求精巧、细小,刀剪、缝针必须锐利等,在术前、术中、术后的精细处理可大大减少胶原合成与沉积,减少疤痕的发生。

1.4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情况(记录拆线时间、记录患者疗效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随访患者1-12个月。①显效:清创缝合伤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患者表示满意。②有效:清创缝合伤口愈合后疤痕小,患者表示一般;③无效:疤痕明显,超出接受范围,患者表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资料作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实验组3例无效,1例患者为患者不重视,在其他医院处理,未按照要求作伤口护理,提前拆线后疤痕明显。2例患者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差,有裂开表现,再次给予缝合,同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伤口延期愈合。1例患者觉得费用高,治疗效果与价格比低。对照组中患者伤口小,深度浅,边缘整齐、受伤方向与皮纹一致,愈合疤痕不明显的和疤痕较小的也占相当比例。

3 护 理

美容清创缝合治疗颌面部外伤,能够最大限度地修复美化伤口、恢复面部功能和形态,缩短恢复时间并减少术后伤口瘢痕增生发生,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靳小雷,滕利,季滢,等.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整形外科处理.

[2] 谢玉娥,袁好军,李秀兰,等.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急诊美容修复[J].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53.

[3] 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27-146.

[4] 张晓玲,张宝林,等.rhbFGF和rhFGF对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62-66.

上一篇: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 下一篇: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