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穿插 锦上添花

时间:2022-07-19 06:07:10

【导语】

记叙文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在文中还可以适当穿插描写、抒情与议论,或穿插一段故事、寓言来使文章增色。何谓“穿插”?穿插是指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抒情、议论、说明、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内容。穿插以上内容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结构多变,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及感染力。

【范文指路】

父亲的雨

文/谢宗玉

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垄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大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像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了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滴中,号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

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专项品鉴】

文章描写了父亲在每次下雨时,冒着大雨去拦水灌水塘,储备雨水,以备天旱之际使用。父亲拦了一辈子水,即使浑身病痛也不曾后悔。作者巧用穿插,刻画了一个朴实厚道的父亲形象。

第一,穿插人物描写,突出文章主题。父亲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作者记叙了父亲三次拦水灌水塘的情景,记叙中穿插了父亲三次拦水的情景:第一次拦水的满足兴奋,第二次年轻时拦水的张扬活力,第三次不想拦水却又不能不去的尽职尽责。三次拦水,刻画了父亲的憨厚朴实,突出了父亲尽职尽责这个中心。文中还穿插了对母亲的三次描写,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支持和照顾。这些穿插描写,让整个故事更完整,情节更丰富,中心更为突出。

第二,穿插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品质。文中多处描写大雨到来之急,渲染雨势之大,这些穿插其中的景物描写,都为突出父亲这个形象蓄势。无论雨多大,都不能阻止父亲拦水灌塘的脚步,雨势描写和雨中的父亲形成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更加烘托出父亲憨厚朴实、尽职尽责的性格品质。

第三,穿插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文中穿插了有关父亲的多处细节描写,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如父亲拦水回家“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呈现了一个好脾气的父亲。父亲年轻时去拦水前的甩斗笠的细节,呈现了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父亲。年老时满身病痛的父亲躺在床上,“‘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呈现了一个辛劳一生的父亲。

【借鉴指津】

记叙文中,记叙是主,其他是辅。在记叙之外,可以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穿插不同的内容,如描写、抒情、议论等。穿插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可以如线索贯穿全文,可以如蜻蜓点水点缀文间。无论如何穿插,都不能打乱行文的思路和结构。使用穿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穿插要有侧重点。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以穿插描写内容为主。无论如何不能为了穿插,而杂乱无章地加入各种内容。如果穿插内容过多,会打乱文章的结构,淹没文章的主题。如《父亲的雨》主要穿插了描写――父亲拦水的描写、大雨中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品质。

二、穿插要自然贴切。文中的抒情、议论、描写都是有感而发,都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都是为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题、表达作者情感服务的,因此,所有的穿插内容都需要贴合文章,与文章自然融为一体。如文中穿插的各种描写,都是穿插于父亲拦水的事件中,紧紧围绕刻画父亲形象展开,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三、穿插要灵活适度。穿插形式多种多样,行文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穿插, 可以在文中如野花开遍多处点缀,可以集中一两处凸显主旨。但不管如何穿插,记叙必须是主角,切不可本末倒置,让“穿插”占据大量篇幅,造成文章内容倾斜,中心偏离。

上一篇:这,我也可以 下一篇:预见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