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图书馆创新服务

时间:2022-07-19 05:17:30

构建和谐社会与图书馆创新服务

摘要:图书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向前发展。为社会提供丰富而优秀的文化资源,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行为上更加与时代同步。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图书馆将成为弘扬人文精神、展现和谐文化的亮丽窗口。

关键词:创新服务;和谐社会;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34-01

一、创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图书馆管理模式

(一)要了解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就是为广大的读者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是工作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图书馆的服务要体现人文关怀,认真分析研究读者的信息需求,满足其文献流能、参考咨询、网上信息导航等需求。以服务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方式,延长服务时间,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满足其合理要求,才能体现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理念,才能让“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得以体现和发展。

(二)要了解图书馆馆员的需求

图书馆必须依靠他们来实现各项服务。馆员业务能力的高低、事业心与责任感的强弱、精神面貌的状态决定着图书馆的兴衰。图书馆要在内部营造团结友爱、相互尊重、共同竞争的和谐氛围,以增强凝聚力。应努力满足馆员的合理需求,为他们的职务晋升、业务进修打开渠道,使他们在图书馆安下心、扎下根,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从而实现图书馆人际关系的真正和谐。

二、图书馆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图书馆是一个文化设施,一个高雅、干净、温馨、美观的外部形态和氛围可以有效地影响读者的心情与态度。同时也是吸引人们去图书馆的第一直观因素。代表一种文化观念和文化内涵。现代图书馆在结构布局方面已广泛采用“模数式”设计,全开放、大开间、软隔断,极大地方便了馆内布局,营造了图书馆和谐完整的形象,使读者借阅、学习和休闲倍感温馨与亲切。

20世纪,各种信息类型、信息内容的出现,特别是电脑和网络的应用,使传统图书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新世纪,这种变革将会更加迅速、彻底。图书馆也必须随之变革,提供更现代化与多样性的专业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更融入这个氛围中。网站的建立,多媒体信息的采集与提供,更灵活与方便的规章制度,更人性化的设计,都是图书馆提高自身并在新时期保持活力的必需,也是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前提。

三、维护公正公平,营造图书馆和谐文化氛围

(一)确立公共服务理念

图书馆是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其提供的服务是公益性的。随着高校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区域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建立会呈现出越加明显的趋势。确立公共服务理念,对图书馆及其管理者十分重要。它意味着公共道德意识和内在义务、责任意识的树立。图书馆一方面在完成国家及其相应机关规定的公共任务,实现公众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求图书馆人发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

(二)维护读者权利

首先要维护读者学习求知的权利和作为公民所享有宪法赋予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利用国家举办的文献信息机构的权利。公民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已普遍被现代各国确定为一种社会权、受益权和受教育权。其次要维护读者的知情权、信息使用权、隐私权、消费权。再次,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拔款要足额及时到位,图书馆需合理使用。

(三)公平公正的服务形象

为了营造图书馆的和谐文化氛围,应必须塑造图书馆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所谓公平,即各得其所,不论读者的文化程度、对象、年龄、性别等是否相同,都能得到图书馆提供的优质服务和各自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所谓公正,可理解为实现公平的方式。为此,图书馆一要将“特殊群体”纳入读者服务工作之中;二要取消对读者过多限制,如按学历办证、只发放一定数量的图书证、学生读者不能借阅专业期刊等;三要改进工作方式,如将闭架借阅转为开架借阅、双休日和节假日要正常开放、减少对借阅图书类别的限制等;四要遵守道德规范。

四、不断创新个性化服务方式

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知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是针对每一位读者独特的信息需求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一是个性化推送服务或定制服务,利用信息推拉技术,向读者提供定制的WEB页面、信息栏目,实施查询服务;二是个性化推荐服务,不但通过对读者专业特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而且还能通过对读者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智能分析而主动向读者推荐其可能需要的信息;三是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即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向读者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开展多种读书文化活动,丰富广大群从的精神生活

(一)图书馆与各种社会社团的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开始进行“政社分开”的重大调整。社团群体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第三方力量,在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中拥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和职能。

(二)图书馆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合作

图书馆属于整个社会,是社会整体文化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与书店、出版社、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单位合作,与其他图书馆合作等,都是推进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三)图书馆自身开展的文化活动

休闲生活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不仅反映了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将成为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藏书、深厚的精神内涵、安静幽雅的环境,可以让不同层次,不同品位、兴趣的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身口味的书籍;或通过更新自身知识,找到与不断进步的外界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或通过广泛阅读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刻关注其文化意义,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图书馆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重任。同时图书馆也是一个国民终身教育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序起着独特的功能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 丽.构建和谐社会对和谐文化建设的诉求[J].社会科学论坛,2006(5).

[2] 江金权.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大教材制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下一篇:基于旅行社岗位能力要求的双语导游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