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时间:2022-07-19 04:29:03

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 要: 目前,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日渐广泛,但没有像美国、西班牙等国家那样具有完整的体系,因而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国各高校应大力倡导社区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形成风气,通过建立完善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社区志愿服务

当下,随着国内大学生数量的逐年递增,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30万,2011年为660万,到了2012年则达到680万。在面对就业时,自主创业需要社会经验,而用人单位则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工作阅历。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要求确实是强其所难。因此,如何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宝贵的工作经历和实践机会,并以此来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是当今高校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2004年,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了《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以此为契机,各大高校逐步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平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实践活动全面铺开。200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为实践基地,实践内容相对多样化,实践人数扩大化,专业类别扩展化,参与层次分明化,使有参与意愿的在校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社区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大学生获得适当的工作经验,取得基本的就业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的目的。

让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并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自身的公民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追求社会正义,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贡献。

一、国外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状况

美国开创了将社区服务和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服务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1]。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美国各高校已经形成了渠道多元、途径多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多是通过高校开展的服务学习课程进行的。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服务学习机构,其任务是建立连接大学师生与社区的纽带。服务学习机构与多个社区的非营利性组织、学校、医院、政府办事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学习实践机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有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

在西班牙,很多大学为了提高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专门开设社工课。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获得学分。有的西班牙大学还专门设立了社工系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学位。

在国外,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非常看重学生的社区实践经历。参加社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责任感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因此往往能够为其履历加分,从而大大提高应聘者的竞争力。

二、我国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同时,各个高校也加强了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各个高校与当地的社区联手,开展了丰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过,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所做的“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的社会态度调查”显示:在我国只有大约10%的大学生参加过“多次”社区志愿服务,其中大多数实际上只参加过一两次,而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从没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可见,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普及率还不高。

其次,我国高校缺乏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既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课程,又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大部分社区服务活动来源于社区的实际需要而并非着眼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而且往往形式单一,活动深入程度不够,且不够制度化、经常化,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常见的方式主要有:法律咨询、给学生补课、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心理辅导、进行文艺演出等。缺乏培养学生创业与择业经验的实战型志愿服务项目和专业的观念指导、技术指导、法律指导,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最后,缺乏学生志愿服务考核标准,难以对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就业工作中无法就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容易导致单位招人的盲目性。

三、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各高校逐步认识到社区志愿服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品质、团队精神等方面所起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与经历能够对其就业方向的设定和就业观念的转变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目前,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估、合理定位,单纯以就业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工资待遇作为择业标准,倾向于一线城市、大企业和高工资、高待遇,就业期望值过高。由此,出现了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两种状况并存的局面。多数大学毕业生似乎总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切实际、不肯吃苦、高不成低不就的印象。

大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例如参与“就业实名制”等社区就业状况调查活动,能够让他们接触到社会上各种层次的群体,使他们意识到白领、金领只是一少部分,还有很多普通百姓,甚至还有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找到工作的生活困难群体。通过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使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体会到有种比体面的工作和高薪待遇更重要的东西,即工作本身。因为工作所带给他们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所获得的实践经验恰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求职机遇。

(二)有利于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提升。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社区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于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上一篇:在高职语文课教学中体现专业特色 下一篇:浅议高职院校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