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医患纠纷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07-19 03:23:24

院前急救的医患纠纷原因与对策

院前急救是指由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途中监护和后送的医疗活动,以及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护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旨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1]。院前急救具有的特性---突发性、紧急性、危险性、病情复杂不可预测性、救治的开放性、救治条件不足等特点,决定了在院前急救中,医患纠纷的产生有了一个基础前提,较之医院相比,院前急救的医患纠纷更易产生和形成。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在医患之间必须建立统一的规范的急救程序和流程,有效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2]。现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的院前急救中医患纠纷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以期避免及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本急救中心属地市级急救中心,为院前型急救中心,由调度指挥中心接听电话,然后通知各值班车辆出诊,下设四个分站,接诊病人后经过现场救治或转运至医院,或自行转运,以市区各大医院为依托,转入病人时有手写病历,医院值班医生签字交接。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11年间,每年的出诊量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统计年均出诊量9200人次左右,出现医疗纠纷116例,医疗投诉3例,均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急救科对历年医患纠纷情况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如表1所示。省内各地市级急救中心基本都是院前型急救中心,在各急救中心中遇到同样的困惑,不断的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共识,并在院前急救中强化管理,完善制度、规范院前急救行为、并加强急救人员的技能培训综合训练,医疗纠纷明显呈下降趋势,见表2

表1 南通市急救中心2002年1月~2012年12月医患纠纷原因统计表(n,%)

医患纠纷原因 分类发生人次数 比例

出诊不及时 41 38.79

沟通不良 15 12.02

收费过高 5 4.38

业务不精 8 6.56

管理不善 6 4.92

忽视患者的知情 12 9.83

服务态度差 6 4.91

送到医院存疑 9 7.12

危及患者安全 14 11.48

合 计 116

表2 南通市急救中心2007年1月~2012年12月医患纠纷数量逐年比对统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份 医疗纠纷次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 9

2008 6

2009 4

2010 3

2011 2

2012 1

2 讨论

2.1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1)反应速度问题,出诊速度是衡量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快慢的指标,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的关键。当家人突然发生急病紧急救治时的那种迫切心情可想而知,有对急救人员立即到达现场有急切的期待,所以,能否及时到达现场成了医患矛盾及纠纷的重要原因,从表1中可以看出,出诊不及时成为医患纠纷的主要组成部分。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其一、医护人员及司机急救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车出诊,观众淡化。其二、调度员对业务学习不够,路线不熟悉,受理延迟。其三、报警者表达不清,造成出车延迟到达现场。其四、路况差,天气环境恶劣等。其五、分站设置不合理,造成急救半径较大。2)医患沟通问题,急救人员在急救病人时,未能及时向患者家属及亲人交代病情,使得他们不能接受病情的危重变化;或者在交代病情时,解释不到位,交待不详细,未能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适应性接受;接转病人未争得病患家属意见,一味按照既定模式执行急救任务。3)收费问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未公开透明化,未张贴公示;急救中的用药有时瞬时完成,家属未知情,未履行贵重药物使用的告知义务,患者及家属心里期待的医疗服务与自己的经济或心理承受有差距。4)医疗服务水平问题,个别业务水平不够精通,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足,病情的发生,变化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未判断和预见;基本操作如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不能娴熟掌握,延误救治。5)履行工作职责问题,院前急救全国尚缺乏统一的急救规范,因为各地的急救模式不同,各地自行总结摸索,因而出现制度规范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服务流程不科学、不合理;量化考核上还不能做到细化。6)患方知情权问题,忽视患者的知情权,弱化医方对患方的告知义务,患方对自己的病情不知情,期望得到急救医务人员对病情准确诊断、合理用药、预后评估的依据和解释。7)转送医院和服务态度问题,院前急救原则上执行就近就急就能力医院转送原则,但必须合理接受患方转送医院要求,如果一味的按原则执行,会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患方焦急的心态下,与医方的服务态度形成很大落差[3]。

2.2对策及措施:1)针对各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模式,制定相应的院前急救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是保障院前急救的重要前提,医护人员有章可循。对医、驾、护人员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协同配合。2)结合本中心院前急救的特点,制定院前急救操作规范,具有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符合院前急救特点的要求,保证白天一分钟,晚上三分钟的出车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院前急救日常管理制度,加强药箱及车载药柜及耗材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保证性能完好,做好登统制度。3)加强人员培训,对急救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年终评定的论据之一,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给大家一种学习上的压力。对调度人员的医学知识的培训,调度能力的提高培训,充分提高快速反应调度能力,加强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的医学急救现场指导工作,为进一步实施抢救赢得时间。4)以医务科为核心,定期全体人员,加强医疗法规法律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在抢救病患的同时做好自我保护,让急救行为符合院前急救操作规范的要求[4]。5)规范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项目齐全,记录完整,与医院交接签字明确,到达及抢救时间准确,现病史、体格检查完整,规范化用语,诊断依据充分可靠,做到有据可查。6)注重沟通,由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认识其重要性,沟通是医生的第二种治病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沟通是诊断治疗的一部分,是医生的职业需要,需要急救人员增强沟通的意识和欲望,主动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5]。7)转送病人前,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病情可能的变化,严格把握转送病人的条件,如对于休克病人,一定要在休克纠正后,实行转送;心跳骤停病人需要就地抢救,不宜立即行转送治疗。8)注重急救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院前急救人员善于处理现场各种无法预测的各种不同的突况,要沉着、冷静、机智,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序的开展工作。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院前急救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专业性越来越强,纠纷风险也增多,因此,在细节管理上很重要,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执行人员都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地执行。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院前急救技术,减少纠纷的发生的同时,要及时发现纠纷隐患,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1] 王得坤。院前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 [2] 蒋兴华。院前急救中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风险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12):832-833 [3] 伍育军,胡鲜丽,乐东友。基层120规范性建设的研究。临床急诊杂志,2010,61(1):52-53 [4] 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20 [5] 冯庚,杨萍芬,付大庆.现场急救攻防策略[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80-83

上一篇:病案质量管理在医疗纠纷防范中的作用? 下一篇:头孢呋辛钠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