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7-19 02:16:51

物理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它能反映学生收集、鉴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高考综合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然而学生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与以往相比有了更多的变化,试题的文字叙述、结构和设问独具风格,立意、情景设置新颖。有的试题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有的试题所叙述的背景材料、物理情景与当前的新技术、新科研成果和新科技动态紧密结合,因而考生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读懂题目,分析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经常有学生反映,拿到阅读量较大的试题时,一看到题目那么长,心里就发慌,读后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讲什么问题,最后无从下手。这类问题往往得分率很低,其实有的并不是问题太难,而是考生被较长的题干所吓倒,也就是阅读能力较差所致。因此,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具备能力不可能像掌握知识那样,一般要在他人的指导下,选择合适途径,通过自身反复训练,不断领悟,才能最终上升为一种自身具备、不可替代的本领。阅读能力作为基本能力之一,它的培养也不例外。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打好阅读基本功

物理课本是用最精炼的物理语言陈述物理事件、物理方法、物理知识的典范,它具有鲜明的“严谨清晰,通俗简明”的特点,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既可复习巩固物理知识,又可打好阅读基本功,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51页)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文中文字叙述极其严谨简练,应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琢磨加点字的含义,以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及科普书籍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阅读量大的,学生感到较为畏惧的背景资料,绝大部分来自于教材之外,它以现代科技、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某个热点事件、问题为情景,既考查了阅读能力,又考查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平时留心会发现有很多文章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

例如:(苏教版《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走近混沌》第89页)……如果在铁电体上施加应力使其沿自发极化方向发生弹性变形。那么晶胞中正、负电荷重心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化而使其自发极化发生变化,自发极化的变化意味着表面束缚电荷及吸附的自由电荷的变化。若在极性相反的两表面间接通一根电线,其上便会有电流流过,这种应力导致电极化变化的现象称为“压电性”,反过来,如果在铁电体上施加电场,它便会发生弹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性”……

压电体实际应用的最简单例子是使用压电陶瓷的煤气点火器。经过极化的一小块压电陶瓷在受到压力时连接其带有相反电荷的两表面的导线之间会因为电荷的流动而迸出火花,利用这种火花可以点燃煤气……

阅读上文后既可知道电铁体知识,又可了解压电陶瓷打火原理,还可结合电压、电流等知识点构成资料型题目,考查阅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做好摘录,扩大信息存储量

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将典型的物理模型、图像图表、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方法、热点事件等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模糊不清的内容,指导学生再查阅相关资料,这本身又是一个阅读过程。经过日积月累,个人信息存储量不断升级,阅读能力也将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1.精读物理概念、规律,弄清物理量的内涵与外延。物理概念、规律是浓缩的精华,要弄清它的历史背景,逐字逐句地读,咬文嚼字地理解。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揭示了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即惯性”,“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为进一步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基础”,等等。

2.精读关键语段,提取有用信息。有些习题的文字叙述冗长,有用和无用信息混杂,再加上有意设陷,解题者往往难以把握问题的实质而误入歧途。面对这样的习题,需要反复阅读,用着重号圈出文字叙述中的关键词句,大刀阔斧地削去一些屏蔽思维的枝节内容,从而在认知结构中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主干,使看似复杂的问题简明化。

例如:上海高考试卷第24题(热辐射问题),此题篇幅长,有500多字,只有耐心阅读,把握关键语句,才能解决此题。

3.精读物理过程、理清物理情境。有的试题文字表述并不算长,但它的情境较新,过程较复杂,这也给阅读者带来难度。

例如:全国高考试卷第22题(外力通过活塞从井中向上抽水问题),理清活塞上升过程中水位的变化,以及判断活塞下面是否有真空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还可把过程用图像、表格等方式描述,简化过程,帮助理解。

4.综合阅读,体现实用性。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要讲究实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读文”与“读图”相结合,“读书”与“读题”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可先粗略浏览一遍,知道题目的概况;再精读,掌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选择有效解题途径。

四、数据型表格类试题

在自然科学中,用实验研究某一问题时,一般先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然后通过对表格中的这些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定性或定量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产品的规格、参数、说明都是用表格形式描述的。因此,对表格中记录的信息进行阅读理解是进行科学研究必备的素质,也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常用的方法。平时应注意通过典型资料培养这方面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只有明确阅读目的,采取科学的手段,持之以恒,定能收到预计的效果。

上一篇: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