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时间:2022-07-18 11:18:45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摘 要:科学的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两大支柱。形象思维以具体、形象的历史材料为基本依据,通过感知、表象、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历史的本来面貌,进而建立对历史的认识,是一种形象性的理性认识的活动。

关键词:思维能力;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中学历史教学

科学的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两大支柱。形象思维以具体、形象的历史材料为基本依据,通过感知、表象、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历史的本来面貌,进而建立对历史的认识,是一种形象性的理性认识的活动。下面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象思维以对形象材料的感知为起点,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中国社会史是研究历史上人们社会生活的运动体系,比如,讲“北京人”这一知识点,首先把“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像投影在大屏幕上,指图对学生说:这就是生活在70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的模样。这样做的好处有:(1)这张挂图会使学生感到新奇,他们会立刻议论起来,“这是人吗?”“真是太丑了!”课堂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2)由于“北京人”与现代人的模样有很大差异,会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回答“北京人”与现代人的模样有什么不同,继而提问“在北京人的进化过程中发展最快的是什么?”“在猿向人转变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北京人”的概念,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科学的学史态度

在历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文物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实物观察入手的学习习惯,感知实物,树立形象,激发想象,概括出历史认识。中国社会史应以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为研究对象,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等,比如,讲商朝青铜器的成就很大,教师可以提问商朝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学生回答: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礼器。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彩图,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礼器的形状和它们的来历,这样就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基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脑海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体验和理解历史

由于时代的阻隔,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及情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难以理解。社会史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于人口问题、灾荒问题、流民问题、社会犯罪等专题的研究,试图从历史的纵向探索中为现实的社会问题的化解提供历史借鉴,并借以强化史学的社会功能。比如,在讲“李冰修筑都江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展示教学步骤:(1)挂出《都江堰平面图》,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都江堰修筑前的情况。(2)提问学生:“假如你是李冰,站在这玉垒山上,望着山前江水滔滔泛滥成灾,想着另一方有广阔农田需要灌溉,将设计出怎样的治水方略呢?”(3)学生答出开山引水,分洪与减灾一举两得。教师又问:“由于地势关系,引水量不足,达不到目的怎么办?”学生答出“筑堤控制两边水流量”的设想。就这样,学生站在李冰的立场,依次设计出了宝瓶口、金刚堤、飞沙堰等都江堰主体工程。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1.精心选择思维材料

首先是材料的形象性,可以是实物材科,也可以是形象、直观的图片。其次是材料的可信度。一是对材料的时间、空间位置要有明确界定。比如,《清明上河图》是很好的形象思维材料,应该明确它描绘地是何时何地的风俗场景,学生才能由图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要摒弃材料中的虚构成分。比如,讲商代青铜器,可选用四种材料(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兵器、炊煮用具、酒具》《商朝冶铸青铜器示意图》),突出说明形制之大;突出其精美;突出青铜器种类多、应用广;由此产生出奴隶通过大规模集体劳动创造了青铜文化的联想。这四个材料既是互补的,又是联系的。

2.有效的控制思维方向

控制思维方向才能达到预期的思维效果。历史形象思维以形象为思维材料,有效地控制思维方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历史背景的制约下展开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首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思维目标,让学生按照教师所确定的目标循序渐进的、有重点地感知形象材料,然后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和联想,最后得出正确的历史判断和认识。以让学生观察《半坡山土的人面网纹盆》为例,提出观察思维目标:(1)陶盆上的图案你觉得像什么?(2)为什么会在盆上出现这样的图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得出这样的认识:陶盆左边的图案是人像,口部左右各衔着一条鱼,右边的图案很像是渔网。人们作画一般都画熟悉的东西。陶盆上的图案说明半坡居民常捕鱼、吃鱼。

3.巧妙的引导思维过程

历史学习中的形象思维一般要经过感知形象―形成表象―历史想象―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要想使学生的思维朝着一定方向有序地展开,不但要控制思维的方向,还要引导思维的过程。以《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为例,引导学生的思路:给小茅屋以可信的历史定位,在半坡氏族遗址居住区内,已发现房屋遗址几十处。这些房屋应该是属于谁的呢?房屋里的人们怎样生活呢?学生的形象思维沿着教师规定的思路基本上可以到位。上面问题学生的思维结果归纳起来就是:当时由几十座这样的小茅屋组成了一个氏族村落。这所房屋是氏族公社所有。住在这所房屋里的人是一群以母系血缘维系起来的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很复杂,历史判断也不能过于绝对,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断。

参考文献:

[1]冯尔康.开展社会史研究.历史研究,1987(01).

[2]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

[3]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续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谈政治课教学手段的运用 下一篇: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