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联合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18 10:56:08

中药汤剂联合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药汤剂联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54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汤剂和手法复位的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74%(11/27)和96.29%(26/27);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22%(6/27)和70.37%(19/27),从疗效对比来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医;手法复位;桃红四物汤;颈椎病

颈椎病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患者的颈椎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者群已经逐渐从中老年逐渐向年轻人偏移,由于此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的疼痛,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1 ]。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案较多,但是如何选择一种行之有效,又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汤剂结合手法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54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8例,年龄在35~77岁之间,平均52.9±11.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36~75岁之间,平均53.1±10.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包括以下几点:⑴患者具有颈肩臂疼痛或上肢、手指麻木等典型神经根型症状且与颈脊神经支配区域一致;⑵上肢牵拉试验阳性;⑶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定或形成骨刺等;⑷排除肿瘤、结核、肩周炎、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手法复位的方案进行治疗,手法治疗包括钳提松筋法和穴位推按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主要方药组成为桃仁15g、红花15g、生地20g、川芎12g、赤芍12g、葛根20g、桂枝6g、三七9g、羌活12g、威灵仙12g、姜黄12g,上药水煎500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水送服。

1.4 疗效判定 按照患者的恢复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颈、肩、臂等部位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颈、肩、臂等部位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颈、肩、臂等部位功能无明显改善。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录入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χ±s的均数形式表示,组间对比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方差值P

2 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74%(11/27)和96.29%(26/27);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22%(6/27)和70.37%(19/27),从疗效对比来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颈椎病在中医辨证中属于“痹症”、“颈肩痛”的范畴,《内经》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同时根据痹症的部位和症状不同还将其分为骨痹、脉痹、筋痹等[2],从这方面考虑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桃红四物汤具有祛瘀、养血、行气之效,在其他治疗方面,手法治疗、熏洗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较为多样[3、4],但是从本文数据来看,单纯采用手法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尤其在显效率方面仅为22.22%,而采用中药汤剂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能够达到40.74%和96.29%。综上所述,中药汤剂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显著,要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而且该法简单易行,副作用小,适合在社区或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大平,张晓刚,宋敏.中医手法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作用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1):70-72.[2]张清,彭锐.中医药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3):68-70.

[3]刘鼐,刘美英,杨晓红.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1.

[4]沙荣,陈立.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22.

上一篇:米力农对重症瓣膜病术后心功能不全治疗的临床... 下一篇: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比较